动能定理对绳球模型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9期   作者:卢春莉
[导读]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经典力学部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卢春莉
        玉林市第十一中学    537000
        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经典力学部分最重要的定理之一。用动能定理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题目,人教版教材的顺序是先学习牛顿运动学规律后才学习动能定理,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一第一学期的学习中,运动学的题目是用牛顿运动学规律进行解题,学了动能定理之后,大部分原来用运动学规律解的题目也可以用动能定理去解题,动能定理的应用让解题的分析思路更加清晰便捷。其中涉及力做功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确地对物体受力分析,再明确物体所受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即可列出方程求解。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高三物理复习尽管经过一轮、二轮的串讲,已经多次重复强调动能定理的重要性,举例用动能定理尝试解题,多次重复训练该方面的内容。再通过考试考查相关的内容,从学生们的答题情况反馈出对这方面的掌握还不够,不能按照动能定理的解题思路去解决问题。
我校高三全仿真考试中出现如下题干:杂技是人们喜欢的表演性节目。某杂技演员表演杂技时的某过程可进行如下简化:将长的轻绳上端固定不动,一质量为的男演员拉紧轻绳下端摆动,摆动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当摆动到最低点时,男演员将静止在地面上、质量的女演员迅速抱起,抱起后两演员相对静止,该过程时间很短,可以把两演员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为,求:(1)抱起女演员前,男演员在该表演过程中的最低点的速度大小;(2)男演员抱起女演员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本题的第一个小问题,可以用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如果学生熟悉动能定理或者机械能守恒定律,很容易就可以把题目的情景简化成绳球模型从而列出方程算出答案。通过对我所任教的A、B两个班的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


        由以上统计结果看出,A、B两个班级都有大部分的学生没能正确解题,共只有25人(总人数119人)能够正确解题,正确率为21.01%,本题对于两个班的学生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83、0.90。原本一道容易的题目对于这两个班的学生来说却变成了一道难题。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一、方向错误。直接把该过程当做圆周运动来进行处理,列向心力等于重力的方程,找错了方向,造成失分。有不做任何的解答,本题直接交白卷,还有不做任何套用的照搬公式,这两类学生没能端正学习物理的态度。
        二、细节问题。列出的方程没有用题目给出的符号,做题不够规范细致。考试中要求用题设给的符号进行解题,不按要求做就会被扣掉细节分。
        三、理解不恰当。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把握不到位,重力做功的表达式写错,重力做功对应的高度差没找对,虽然高度差就是一半绳长,但式子表述不对,反映出对动能定理的掌握不够牢固,对合力做功掌握不牢,对过程分析不够明确。或者会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但不能明确力方向上的位移,每个力所做功的情况不清楚,基础知识不够牢固。
        四、有部分学生把该过程简化成绳球模型的情景,作图标上题设信息,这很利于题目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写出正确的式子。对于动能定理很熟练的学生,不用作图也可以完整做出来,说明他们对动能定理熟记于心,巧用模型,轻松找到过程中合力所做的功,顺利解题。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就浮现出题目中的杂技情景,尽管没有真实地看过杂技表演,不得不惊叹出题人善于观察生活实际。题设的情景很贴近生活实际,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题目情景化也是高考题的出题方向。这就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中“物理观念”要达到水平4具有清晰的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描述自然现象,能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指导工作和生活实践。“科学思维”中的水平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能对综合性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得结论并作出解释[1]。学习物理不仅仅是学,还要把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际中,把题设情景的对象和过程简化成物理模型,再进行分析推理。慢慢养成用物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只关注分数。
        看到这道题的模型不禁让笔者想起教材中也有一道类似的题目。 必修2课本的例题: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最大偏角为。如果阻力可以忽略,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2]?这个绳球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题,课本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思路解题。也可从动能定理的角度去解题,整个过程不计阻力,只有重力做功,绳子的拉力方向始终与小球的运动方向垂直,拉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即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这里合力所做的功就是重力做的功,从动能定理的角度就可以列出方程得到答案,简单又快捷。对比两个不同的思路,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只是解题的依据不同。教材中对于动能定理的描述是: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3]。课程标准对于动能定理有明确的要求,即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4]。要达到理解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现象,也要通过做题来进行巩固训练。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是特别明确的,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做功分析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力学基础是关键,同时也要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这种简单的绳球模型要给学生反复磨炼,多次强调,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条件反射,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懂得处理的方法,触类旁通,学会知识迁移。
        同类型的还有22.(2017·北京卷,22)如图所示,长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匀强电场的场强,取重力加速度,,,求:
(1)小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
(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
        这道题也是绳球模型,但情景中多了一个电场。最后一个小问题撤掉电场后,又变成了人教版教材中的题目,换汤不换药。类似的变形还有很多,尽管千遍万遍,动能定理的解题思路是不变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解,多次强调,让学生对简单的过程和模型熟记于心,多次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读完题目脑海中就出现模型的情景。一轮复习的时候,进行相关的知识串讲前,要回归课本相应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特别是重要的例题。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强调做题的规范性,以及符号的使用,注意做题规范性和细节,同时教师平时的解题也要做好示范引领的作用,严谨认真,从日常点滴做起。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就算遇到更复杂的题目也不慌。由于笔者个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原因,本课题的探讨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 物理课程教材研发中心. 高中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6.
[3] 物理课程教材研发中心. 高中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