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林秀
袁州区洪塘镇宣唐小学,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是最有益学生的。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却客观存在,本文强调读写统一、读写结合,也是想有意识提高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力求用方法指引方法,用反复强化方法,用习惯升华方法,用生活检验方法,用兴趣提升方法,用背诵融合方法,通过方法上的努力,态度上的端正,使读写教学更有效、使读写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 写作 方法 核心素养
说阅读能促进写作没人反对,讲写作能促进阅读大家也都赞同。确实,阅读与写作之间就像亲兄弟好姐妹,更像小情侣老夫妻,彼此互相依附又各自独立,它们共同体现一个人语文素养和文化水平。阅读的支离破碎无助于写作,高质量的阅读必然作用与于写作,因此,努力把阅读和写作合二为一,把它们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去实践必然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去探究,笔者欲从以下六个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用方法指引方法
用方法指引方法中第一个方法有两重含义,一是举例法,二是因地制宜恰当得体的方法。第二个方法主要指阅读写作的方法。
(一)例如关于顺序,大致有空间、时间、逻辑三大顺序。在小学阶段,时空顺序接触的比较多。这里说说怎样让学生掌握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包括古今、早中晚、过去、今天、明天、从前、过去、几点、几分等,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在阅读中要能找出来,感受时间的变化,写作中能运用,把它们置于句首,醒目鲜明。老师通过这些标志性语言的强调,学生基本上就能较好的掌握以时间顺序记事的方法。
(二)什么是恰当的方法,这里举一个阅读教学方面的例子。阅读教学中的诵读的方法,包含停连、轻重、语调、节奏(语速)、特殊技巧等五种。每一种都有相应的符号来表示。问题是,至今为止诵读的符号并未完全统一,老师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自己认可的符号教给本班学生,规范本班同学所使用的符号。在教学中把标记的方法和符号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泛泛的说在诵读中标记一下。在一段时间内或某一个周期里标记符号连续性的使用对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二、用反复强化方法
这里不是重复而是反复。反复是高效的训练,重复是低效的劳苦。反复强化方法是指用反复训练法对某一阅读或写作法予以从认知、理解、熟悉、运用各个环节予以强化。反复的训练对形成学生能力很有帮助,这样就避免了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肤浅。例如,常见的三段式结构。通过多种基本相似的同结构的文章阅读和同结构作文的写作。学生可以很清晰很准确的掌握“三段式结构”的特点和写法。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提笔作文就会胸有成竹。
反复,我们比较强调同一主题内容的阅读和写作。如“群文阅读”、“群段阅读”重点针对某个训练点进行强化,足够的例证,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性的东西在反复中就会成为孩子头脑中的知识财富。
反复强化,可以运用课内课外勾连、新旧知识勾连。
谈到“空间方位顺序”,学生头脑中马上呈现远近、内外、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词,则表明这种空间顺序已经内化为孩子自己心内的知识,孩子已经初步具备表达空间方位顺序的能力。
三、用习惯升华方法
围绕中心来写,用具体的材料表现突出中心,这是中小学记叙文阅读、写作中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核心问题的处理中,一些习惯必须养成。这就是阅读中写作中必须强调的。哪些习惯呢,首先是积累材料的习惯,例如,为表现勤奋这一主题,生活中勤奋的例子,书籍里勤奋的人、事等都要学会积累善于积累。第二是丰富个人感受的方法,这方面老师需要做的工作比较多。笔者一直强调习惯,而习惯绝离不开长期的坚持。孩子的习惯靠的是老师的坚持和老师行为方式的坚持。
四、用生活检验方法
对师生参与的集体生活,共享的集体生活等进行写作、练笔、记录,从中找寻规律性的东西和共性的问题,以此学习、运用一些基本的写作技法,比较其得失高低,这种用大家熟悉的生活来检验写作方法的方式也为大家喜闻乐见,效果颇佳。
五、用兴趣提升方法
生活中写酸甜苦辣的文章和语句很多。如果有心去分类整理,往往会与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兴趣的产生。例如,写愁苦的句子,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才上眉头,又下心头”、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有“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种种愁苦,真是千姿百态。愁苦,在艺术家笔下,竟然可看可感,可嗅可触,大家比着积累,比着运用,在比试中孩子的兴趣提升了,写作的方法阅读的要点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内化了。
六、用背诵融合方法
背诵的功夫,对语文的重要性一直被认可与推崇,只是现在不很强调。大凡文学上有建树的人肚子里面都很有文章。常言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了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背诵对形成语感,理清思路等各方面都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且举一个初中课本中的例子,大家熟知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经典段落中选了14种景物,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它们串联在一起,由整体写到局部,按一定顺序描写静物、动物、植物。巧用修辞、准确使用形容词、动词表现百草园中景物可观、可吃、可玩、可触、可爱的特点。这个段落的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让学生不得不佩服鲁迅的文字功夫,不得不赞叹鲁迅先生儿童心理的准确把握。不过,我们在要求背诵中也应该强调背诵内容的阅读或写作方面的知识点,以求突出写作技法和阅读要点。再举一首诗做例子,《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老师可以重点强调夸张手法的利用。学生们背诵好了,又能突出掌握其中的写作特点,如此,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推动作业绝不可低估。
总之,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客观存在,这里有意强调读写统一读写结合,也是想有意识提高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力求通过方法上的努力,态度上的端正,使读写教学更有效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使孩子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