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煤业高级中学 内蒙古赤峰市 024076
摘要:随着新高考的推行,高中语文涉及的阅读量也在大幅增加,且对于学生筛选、整合、加工、运用信息,并将其融合至现实生活的能力与意识培养有着更高要求。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与新课程所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不谋而合。更为重要的是,在群文阅读的驱使与引领下,教师可以结合某一阅读主题或多个阅读主题,灵活选用不同题材、类型、议题的文本开展阅读,在组合选文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活动,丰富认知体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开展组合选文指导时,应以学生认知现状、发展需要为基础,并结合阅读教学需要,针对同一或多个议题、选题、主题灵活选用同一组文章,并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或者由师生共同阅读,以借助不同选文的引领与驱使,来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达到拓宽认识视域、丰富认知体验、提升认识能力的目的。而且,教师在探寻组合选文策略时,还应以新课程多倡导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引领,在选文过程中做好对不同文本的整合、归类、建构,以帮助学生构建起宽泛且多元的认知体系,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策略;浅析
群文阅读是基于单个或多个议题为载体,就与阅读目标、定位、导向、需要等相契合、有关联的各类文本予以组合,并将其投射至学生认知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在接触不同阅读题材、形式、议题的文本中,获得更为丰富的认知体验,进而达到促进认知发展,塑造核心素养的目的。而群文阅读的实施,组合选文则是关键,更是重点。若选文不够深入、充分、到位,群文阅读的实施质量与效果则会大打折扣,预期目标也难以达成。基于此,教师应从组合选文出发,科学实施群文阅读,并以此为引领,来帮助学生科学整合各类阅读资源、信息、素材,来指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同时,为了切实增强组合选文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师还需适时发挥好学生的协助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组织其根据自身认知倾向来选文,以增强群文阅读组合选文的发散性、延展性,达到切实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要,切实促进学生认知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根据同一题材组合选文,提升群文阅读深度
同一题材的文本,往往在体裁、形式、结构上具有很多共性,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接触与灵活体验中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使群文阅读的开展更具深度、广度,既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域,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针对教师所组合的同一题材的文本,学生还可结合自己的认知需要,对其自主开展筛选,找到最适合自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文本开展群文阅读,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因此,教师在根据同一题材开展选文时,应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并将其与群文阅读目标有机关联起来,开展选文,强化指导,让学生在有目的、有规划、有深度的群文阅读体验中汲取养分,并自主开展对比分析,以发现同类文本在表达方式、语言特性、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细微差异,提升群文阅读的实效性。例如,在开展现代散文群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将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席慕蓉的《池畔》、余秋雨的《废墟》、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组合,并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在阅读中去思考、探究,进而充分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以发现其与其他形式文本的差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又如,在开展文言文游记散文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就《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予以组合,指导学生体悟其思想、情感、内涵,在《兰亭集序》中认识作者感叹中蕴含的积极人生态度;在《赤壁赋》中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在《游褒禅山记》中体会作者的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以同一题材组合选文的形式,更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群文阅读效能的提升也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同一议题组合选文,丰富群文阅读体验
不同的文本议题,在特性、内容、主题、思想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且直接体现着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同一议题的文本组合,并将其与学生认知有机关联起来,来指导其开展群文阅读,在同类议题中提升选文组合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
而在完成同类议题的文本组合后,教师可以此为辅助,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思考、研读、品析,以促进阅读教学效能的强化,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例如,在开展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本单元所选课文内涵的解析,结合四首诗词,确立以“情”为议题,组织学生在《沁园春·长沙》中领悟革命豪情;在《雨巷》中感知作者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在《再别康桥》中体味作者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品味作者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随后,顺势引入《你的微笑》中的《死水》、穆旦的《赞美》和《沁园春·长沙》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开展对比阅读。让学生自主体悟同时写于1925年的《死水》与《沁园春·长沙》在情感方面的迥异。此外,还可以“相同的孤独,不同的人生境界”为议题,将《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在《沁园春·长沙》里“独立寒秋”,《雨巷》中“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感知其韵味,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最后,在要求学生结合群文阅读体验,自拟同类型文题,创作一篇诗作,在读与写结合的基础上提升群文阅读的效能。
三、按照同一主题组合选文,增强群文阅读效能
为了强化学生对同一主题选文思想情感、内涵特性的理解,教师可在群文阅读组合选文中按照同一主题来选文。并结合所选文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分析、领悟、体味,在不同文本中理解教师所确立主题的内涵与实质,进而将其投身至多元化、丰富性阅读视域,感知蕴含于不同文本中语言特性与思想情感。而且,由于同一主题的组合选文内涵更加丰富,对学生认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结合同一主题进行组合选文时,必须充分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避免由于主题的确立太过宽泛、或者比较狭隘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例如,在完成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后,教师可结合其思想情感与主题内容,以“江南”为主题,将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冯延巳的《菩萨蛮》以及乐府诗歌《江南》等选文组合在一起,来增强选文的关联度,帮助学生辨析、感知诗歌特性,加深对江南风景的认知。又如,在完成李白的《蜀道难》教学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诗作,组织学生比较其内容、形式和情感等方面的异同,来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特性,促进群文阅读效能的提升。
四、结论
总之,有关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中组合选文的探究与实施,始终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而且,不同的选文主题、导向、目标的确立,也直接影响着选文的侧重点与实效性。如果教师的组合选文策略与学生认知背离甚远,或者缺乏目的性、方向性、指导性,群文阅读的开展质量自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于无形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能力提升、素养塑造、潜能激活势必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教师在探究组合选文策略时,必须尽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与发展需要,并以此为参考,开展组合选文。必要时,还可让学生参与其中,和老师一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各类阅读素材、文本、读物,来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针对性、多元化、丰富性组合选文策略的驱使与引领下,开展群文阅读,切实拓宽认知视域,全面提升认知能力。在不同议题、形式、内涵的文本驱使与引领下,领悟群文阅读内涵,实现核心素养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认知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袁春霞.群文阅读的选文策略与施教步骤[J].求知导刊,2019(35):84-85.
[2]张建伟,严红梅.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选文策略[J].新课程(下),2019(07):10.
[3]王志岚.高中群文阅读教学之选文策略探索[J].高考,2019(16):140.
[4]潘源祯.基于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下的异篇同构法初探[J].语文月刊,2019(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