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孟令余
[导读]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新课标改革中一项重点工作,
        孟令余
        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231200
        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新课标改革中一项重点工作,然而在语文课本中包含有人文精神,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都是有利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来带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质;语文教学;中职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人文素质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重视人文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更是顺应社会发展提出高素质的要求。如此,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人文素养的概述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对于生存的价值意义的关怀与探讨,核心是人,探索人的内在素养。人为素养是人们在最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实现精神层面人文素养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包含对科学、道德、人生价值的高度追求。语文对与培养一个人修养、道德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在中职中语文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有效提高学生人文情怀。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加强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生年龄正处于15周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是学生一辈子的受益。一个惯有的教学问题普遍存在于中职教学过程中,就是在教师安排课程内容时,只会简单单一的灌输语文课本中的基本内容,并不在意该年龄学生处于一个活跃思维的时期,将课本内容直接灌输,这样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而且在这样单方面教育模式下,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并且使学生的思维受阻,影响到后期思维的灵敏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教学的创新性不可忽视,改善原本无趣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气氛,在课堂中做好一个指导者,带领学生积极学习的同时拓宽学生思维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再而结合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1]例如在《哦,香雪》的课程教学中,先是教师领读,结束后抛给学生思考“读完这篇小说后你觉得该小说在情节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在读完小说后,哪个桥段打动了你”等问题,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带领学生活跃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与教师在情感交流上达到共情,也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教育进行。


(二)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资源会源源不断出现在视线中,对于这样大数据的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合适的学习资料信息等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提前完成在预习,如此能更好的了解课本内容从而在课堂上能更快的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这些网络资料不但对学生学生有利,也是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途径。通过这些网络资源的学习,在备课时可以拓宽教学的内容,丰富学生知识规模的同时,安排相应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包含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在学习课本内容时,会涉及到人文精神,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例如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叙述的是本文作者母亲这一形象,在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中的人文价值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使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对他母亲深深爱,并引导学生将这份情感带入到自身日常生活,体会亲人之间的浓厚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对身边的亲人朋友更加珍惜。如此看来,教师不是单纯的灌输课本单一内容,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使得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下培养出人文精神。
(三)在课堂上重视学生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角色是双面的,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领路人,但在课堂上仍然不可否认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重视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并且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学生学习的状况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这都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进度内容。这样的课程安排考虑到学生本身问题,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实现了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的新要求,在课堂上也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2]例如《好雪片片》的教学中,可以在一个课前引导的故事,该故事可以选择以前学过的《要买上帝的男孩》,以引入的故事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激情,为正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带领读完文章后,安排教师学生身份互换,主张学生在台上讲,教师在台下听,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通过自身研究分析,勇敢的向教师及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看法,学生在台上表现时不仅是语言组织的加强,更是胆量和思维的磨练。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在交流中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人文,有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且在学生讲课时可以看出不同人的看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有情感交流与共鸣。因此,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能全面发展。
        结语:现如今,在当今社会人文素质是学生更好发展的前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学生及课程安排,潜移默化的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人文教育结合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中职学生的素质发展,顺应市场人才需求,提高中职学生未来就业的问题,也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前程作出贡献。并且,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投入到社会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安 .“匠心筑梦”背景下基于人文素养的中职 语文教学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 ?D 刊 ( 学术刊 ),2018(04): 20-21.
[2]李玲.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 教育,2019(5):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