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熹连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中学 351256
摘要:调查表明,约有五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有轻有重,表现为焦虑、孤僻、抑郁、欺骗、攻击等,重视对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且将大众型的心理教育深入发展,展开个体心理辅导,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初中;个体心理健康辅导;意义与途径
引言: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渐渐产生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在理性认知基础完备的基础上建立感性思考,但社会纷纭的意识形态对初中学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很多影响,初中学生约有五分之一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对初中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意义重大,需要不断完善心理辅导体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才行。
一、个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以及意义
(一)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活动课指的是教师或心理健康咨询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技巧,通过角色扮演、探讨思辨、分享、小组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心理辅导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本文主要分析个体心理辅导
(二)个体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首先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小学生约有五分之一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形式为表现为焦虑、孤僻、抑郁、自闭,欺骗、攻击等,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溺爱家庭等,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是学校原因,比如学习压力造成,比如青春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不畅等,也有可能是受到社会不良意识形态影响,比如极端个人主义、奢侈消费主义等,扭曲的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通过互联网流通影响着学生,但传统教育中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换代,才慢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起来[1]。
其次来看个人心理辅导的意义,个人心理辅导相较于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更加深入,让学生与教师或心理咨询师点对点共情交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梳理心理问题,唤醒学生心中对美好的向往、对成功的渴望等,可以说个人心理辅导更加深入,更有意义。
二、开展个人心理辅导中的问题
(一)个人心理辅导流于形式
个人心理辅导流域形式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有学校不够重视的因素存在,未能设置专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未能聘用心理健康辅导师,教师兼任,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视为一体,显然是不科学的,或是开展个人心理辅导时照本宣科,教条主义,导致个人心理辅导流于形式。
(二)个人心理辅导不够科学
对于学生的个人心理辅导需要从尊重学生的内心出发,心理辅导并不是安慰学生,并不是替学生排忧解难,并不是社交谈话,也并不是生活辅导,个人心理辅导强调共情共性,坚持尊重、真诚、理解,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表现出积极地、正面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建议,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但现实却反映,大多数学校的个人心理辅导做不到优秀,心理辅导效果不好。
二、初中个人心理辅导的途径和策略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课程,坚持多方合作
现实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单调的,没有计划没有章程,这大大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严格重视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大事要事来办,出章程,出计划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来校授课,所谓术业有专攻,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不同[2]。同时,也需要加强多方合作,比如心理健康课程和文化课课程教师合作,比如家校结合教育,多方信息交互,协同育人,能有效提升个人心理辅导的质量。
(二)教师提升教育技巧和辅导技巧
心理健康课程教师或心理咨询师需要提升教育技巧和辅导技巧,除了自身日耕不辍的学习和积累经验之外,还可以通过参与专项调研会、参与学校培训、积极对外学习等形式方式提升,真诚展示自我与学生共情共性,提高语言艺术,增强语言感染力,善于运用心理辅导技巧,善于临场应变,善于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真诚、理解、包容的心理辅导原则,在情感上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体谅他们的心理问题,从内心深处和学生成为朋友,支持和帮助学生去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迎接和克服各种困难[3]。
(三)强化个人心理辅导设计
强化个人心理辅导设计,教师在进行个人心理辅导的时候需要遵循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对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咨询严格保密,巧妙借助一些道具或多媒体设施,配合吸引心神的背景音乐来进行心理辅导[4]。也可对学生的个人心理辅导进行阶段性划分,比如分成倾听阶段——过渡阶段——共情交谈阶段——结束阶段等,各个阶段精准制定话题,模拟学生心理特点,加强互动,解答学生在学习、交往、生活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的独立思维,调动学生的心理导向,可也创设一些独特的心理辅导活动,如爬山、如信任背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寻求真我,打破安全区,变得相信他人,乐观开朗起来。
(四)优化个人心理辅导建设
开展点对点的个人心理辅导无疑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方法非常耗费心力,要想和所有学生点对点展开心理辅导工作量太大,不妨对学生精准了解,科学划分,适当减轻对心理足够健康学生的关注,而将目光与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健康程度不足的而学生身上,展开针对性的专项教育,对症下药,深入对话,随后记录学生档案,实行过程化管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解决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止。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个体心理辅导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说明,其次分析了个体心理辅导中的突出问题,最后分析了开展个体心理辅导的途径和策略,希望分析能有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源恺.中学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关心关系的构建——基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28+135-137.
[2]熊荣. 对初中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的意义与途径[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1):624-625.
[3]魏明辉.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J]. 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 000(012):62.
[4]王文娟. 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有效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