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禹良
海伦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与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措施
引言
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统教学观念落户,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学科不受重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缺乏实践内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缺乏对焦性,班级分化情况严重等。教师要进一步落实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观念落户,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学科不受重视
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便是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使得包括学校、家长、教师在内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分数,轻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信息技术学科相对于其他主课课程在高中教育中,课时安排也比较少,并同时会出现一些主课课程抢占信息技术课程课时的问题,这也给信息技术教学的展开,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此外,在教师的教学中所采用的这些方法也都比较单一,仅仅是围绕着教材大纲来进行的灌输式教学,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被动学习。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缺乏实践内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属性,但是从当前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是以理论的输出为主的缺乏。即便是在教材内安排了一些实践内容,教师的教学更多也是在演示过后由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学生无法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也限制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思考,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长期展开。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缺乏对焦性,班级分化情况严重
一般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情况的不同,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分化。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多去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工作仍属于一刀切的,没有切实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真实,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班级的分化,甚至是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边缘化。
二、优化与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明确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建立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分析解读。特别是教学目标制定,要考量教情和学情实际,不仅要体现三维性。还要提升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要注意兼顾广度和深度,教学辅助措施设计要体现可操作性;方法与过程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力,通过设疑、解疑等多种手段,提升目标达成度;情感价值目标不能虚设,要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着眼,体现实用性和高价值度。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和发展性,努力转变教学观念,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相关内容时,教师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给出教学目标: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形成整体认识;能够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实例,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够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认识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虽然教学目标内容众多,但其难度并不大,学生都能够顺利达成目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可以针对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或者是今后工作中的场景来设置任务,模拟环境,并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安排不同的职务,由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一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之后针对学生完成的结果,再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统一点评,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感到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差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差异。导入分层理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的方法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整合,并同时划分为基础知识专题、重点知识专题。以及难点知识专题、在这一基础上,不同的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性的回答。此外,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做好分类。要避免以往一味地追求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效益,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展开,应当始终建立在学生需求这一核心基础上,始终关注学生发展问题与关键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对焦性。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是在21世纪后,那么在不同学生接触计算机早晚的影响下,也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从当前的计算机发展和应用来看,整体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强化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优化与完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制定明确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建立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观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以及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差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廖通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00(010):52-52.
[2]任惠宇.基于新课标下的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000(032):335-336.
[3]韩海涛.对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J].学周刊,2012(15):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