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213300
摘要:“问题导学”是这一种新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应用中,如果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细节上的重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这种教学模式停留在形式表面。本文对“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案例研究分析,在对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等内容的明确下,对“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做出了一些思考和意见指导。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
引言
在对“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进行分析论述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当前来看,有些初中音乐这个科目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因此,在音乐师资、教学等方面都存诸多值得担忧的问题,初中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学的效果的不到保证,音乐教学效果总体低下。在这一现状下,用“问题导学"来引领初中音乐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重视并喜欢上音乐学习,培养他们的艺术品位,相应我们国家倡导的刺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号召。为有效发挥“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对该模式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的所有音乐教学活动才不会脱离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效果才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在“问题导学”实施期间,音乐开始需要对学生音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需求、他们既有的音乐基础等因素要有所了解,从而才能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这一音乐作品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少数名族的音乐风格,学会赏析少数名族的音乐文化,去体验其中的音乐风情的音乐魅力。在具体教学操作中,老师在播放完该音乐作品后,可以给学生抛出问题:“谁知道这首音乐是哪一个少数名族的歌曲?”大部分同学们会轻松的给出答案:维吾尔族。随后,音乐老师可以接着提问:“大家可以根据刚才所听到的维吾尔族音乐思考下维吾尔族的音乐具有哪些特点?”通过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思考,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地开动他们的脑筋,启动他们的思考力。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参与度、专注度也不断加强。之后,老师可以提出越来越有深度的问题,例如:“这首音乐中哪部分的节奏最有特点?,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学生在思考后,都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跟随这音乐老师的拍打节奏都不由自主的哼唱了起来,打着自己的节拍,我们的音乐课堂极具音乐氛围,并且一片和谐欢乐,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感悟音乐的力量与魅力。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导学”问题情境
音乐老师在运用“问题导学”进行音乐教学设计之前,了解学生们的兴趣也是极为关键的备课工作,这也正体现了老师备课也要备学生。
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后,从兴趣入手,与问题相结合,使我们的问题更具有吸引力,更强有力的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鉴赏《信天游》这一歌曲时,老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兴趣之上,努力创设一种豪迈悲壮的情境氛围。先做好课前的引导工作,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氛围。比如,在音乐课开始之初,音乐老师可以先用其他的相似的陕北民歌作为导入,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极具有陕北风情的歌曲,问题随着播放的结束后呈现给学生,可以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民歌来自于哪个地区?”在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可以对陕北的地区文化以及生活习俗进行语言讲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陕北地区的各种图片或者视频,先让学生对陕北的各种风情风貌,文化特征有大致的了解。有了这些铺垫,情境的预先呈现,在学习赏析《信天游》,学生会更有兴趣和热情,在音乐赏析过程中会更具共鸣和代入感。在这一实践中,“问题导向”的问题会更贴合学生的兴趣点,问题的提出会有相应的情境感。这种音乐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给与了相应的机会支撑,帮助音乐老师实现预期的教学任务。
三、在“问题导学”中,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
(一)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进行问题的导入
在初中音乐课堂进行问题导入时,也要注重导入时间的选择和把握,正确时机的选择,会具有更强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力,保证音乐教学目标顺利达成。音乐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把握最佳时机进行问题导入呢?对学生、对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全面了解掌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学生对音乐赏析对象有更真实更全面的感悟体验。例如,在学习鉴赏完《爱我中华》、《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后,学生在体验了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澎湃的家国情感后,老师就可以抓住时机进行提问:“我们刚听到的两首歌都是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但两首歌曲其实在存在很大的差异,有没有同学来表达一下自己听完之后的体会?”在所有同学感情充沛,学习热情高涨时,音乐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好同学们的学习动力热情,通过问题进一步引导。如果,在学生们的激情消退后再提出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不会和之前那样强烈,学生对问题的体悟也不会向之前那样深刻。
(二)“问题导学”运用中,问题要适量
虽然通过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但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来看,为防止学生对问题产生抗拒、厌恶等心理,音乐老师在进行“问题导向”提问时,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量。问题的量不宜太多,要保证问题使符合音乐教学目标的,与音乐教学内容部相关的。如果问题的数量太多,老师提问过于频繁,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一直思考也会让学生疲惫不堪。另外,如果问题的量太少,会无法满足学生的思考需求,压制束缚学生的思考力。所以,“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老师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数量适当的问题发问。
结束语
“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会助于音乐老师有效的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音乐老师首先要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其次要为问题的导入创设相关的情境,最后要把握适时适量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陈琼环. "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9, 000(008):145-146.
[2] 孙燕. “问题导学”引领下的初中音乐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0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