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玲
湖北省枣阳市北城东园小学 441299
摘要:在日常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用传统文化打造高效课堂,用传统文化帮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促进小学生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教育
前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文化底蕴,体验文化魅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浸润学生心灵,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们活泼、爱动,在道德与法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老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们在入情入境中,熏陶情感,提升教学有效性。以“父母多爱我”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等的动画小视频,以直观、动态的形式引导学生们感受母慈子孝的情感,当学生看完视频之后,老师与学生展开互动与交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视频动画中事件的想法和感受,联系个人实际,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每天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付出。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我醒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孝道的精髓,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与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奉献,让他们真正成为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快乐过新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春节各家各户张灯结彩的视频,在浓厚的过节氛围中,引导学生融入进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们了解我国更多的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既增强学生们对于节日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又能够真正让每个学生自觉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在“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授课时以《爱我中华》这首歌曲作为授课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等等,提升学生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形成多民族国家经历的艰苦过程,培养他们民族之间的亲情,积极接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二、渗透情感元素,感受文化意蕴
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老师应该突显情感意蕴,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对于文化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的认同,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又能够运用文化从外到内对学生的精神进行塑造。以“我们神圣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给学生讲述各个民族的特点、风俗习惯,通过真实的意象引导学生们对民族文化进行还原,不但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促进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之美,同时,又能够给予学生传统文化更加直观的理解,让学生在这种充满情感和温度的文化学习中,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内涵;又如,在“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细致地讲述我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们感受我国汉字独有的文化特点,不但增强学生的知识认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融入更加真切的情感,让他们理解传统汉字文化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们价值取向得以形成,思想观念得以培养,同时也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文化需求,让他们自觉主动的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学习中来,树立文化自信。
三、采用多元手段,扩展渗透途径
成语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成语故事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伴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应该融入更多的成语教学,既展现中华文明民族智慧,同时,又有效地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以“我们有精神”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小学生们树立崇高的精神,老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为突破口,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梳理与“诚信”相关的成语,并且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成语最多。通过成语学习既能够激发学生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同时也满足了教学需要,让每个小学生们成为有精神、有智慧的全面发展人才;在“走进我们的老师”的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们尊师重道的情感,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杨时《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品德认知,引领他们将传统文化继承发扬。
四、联系生活教学,体验传统文化
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老师应该积极挖掘生活与教材文化中的情感点,回归生活本源,从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搭起文化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既能够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环境中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又有助于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内涵,感受望月思亲的情感,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认知和了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中秋节时会有哪些活动,会吃哪些食品,并且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将传统节日的渊源对学生们讲述,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内心。
五、创设教学游戏,感悟文化内涵
从小学生们的性格和心理出发,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游戏,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既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体验学习参与,同时,又能够增强他们对于文化的独特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传统游戏我会玩”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跳房子、丢手绢、翻花绳、抽陀螺等等的游戏片段,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翻花绳的传统游戏,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们探索游戏的玩法,也让学生体会这些老游戏世代相传的价值,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
结束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要求就是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立足于日常教学,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荣誉感,促进小学生们向真向善向美。
参考文献:
[1]郭忠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向探索[J].教育家,2020(41):71.
[2]彭舜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J].新课程,2021(01):227.
[3]郭诗华.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J].中华少年,2020(10):72-73.
[4]马利军,宋丽珠.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吉林教育,2019(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