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技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卢彬
[导读] “互联网+”一词在国家积极提倡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后普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卢彬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0
        摘要:“互联网+”一词在国家积极提倡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后普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也因此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技巧班主任在“互联网+”时代也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德育活动,强化对学生的影响。但是现阶段,还有很多技校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主要围绕着“互联网+”时代技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究展开叙述。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技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深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多技校的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沿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故而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开展德育工作成为目前班主任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下技校工作的德育管理现状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上网打游戏、娱乐和网友聊天等,学生在网络上的时间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利处,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相对“互联网+”而言,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模式已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了,采用新型的德育教育方法迫在眉睫。
二、“互联网+”模式与德育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性
        为了完成技校培养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使命和任务,加深人们对这一任务的理解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因为企业不仅要求更多类型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素质和质量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技校必须将互联网与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切实提高德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技校还需要协调好学生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才与岗位相互匹配,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所以“校企合作”也是当前技校发展的另一大趋势,即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而企业则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岗位,在校企合作中探索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新方法。
三、“互联网+”时代技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教学资源整合,打造多元互动的开放课堂
        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为学生打造了许多平台、创造了很多机会,但是很多技校和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所以进行资源整合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措施。比如:美团将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美容美发进行了整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携程将机票、火车票、车票等与酒店的预定进行了整合,简化了人们出行的程序。这些软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各种各样的资源进行了整合,所以提高技校德育工作效率的关键也在于对资源进行整合,比如将企业资源。公共课资源、校园资源、线上线下资源以及媒体资源等进行巧妙结合,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将互联网与技校的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实现角色多元化转化,打造开放、生动的技校德育课堂。
        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处在设定环境中应该如何面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二)以互联网用户至上理念为核心,打造民主德育课堂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大量商家以“顾客为上帝”为经营理念,在服务中以亲和的态度耐心的解答顾客的问题,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评,甚至为了一个好评用上十八般武艺,这都是体现了用户至上的理念。

在传统的技校德育课堂中,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比学生高一等,以一种高姿态给学生讲课,甚至是以命令的语气让学生完成各种任务和祖业,故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严重者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对所有的学习都失去了兴趣。所以,技校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将学生作为上帝、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围绕学生开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进而打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德育课堂。
        例如:在学习《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对学生心理、兴趣方面的了解,让学生自主进行创业的尝试,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并且采用民主、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将学生认为最优的作品评选出来,这样营造出的课堂氛围是自由的、是民主的,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实现技校德育课堂新形象。
(三)结合互联网技术,将德育教育寓教于乐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体现德育教育的轻松之处,缓解学生平时学习的压力,实现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感动中国》的节目,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社会上有这么多人甘于奉献、舍弃小我,为祖国的安全保驾护航,促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提升。或者让学生在观看抖音的时候,多关注一些那些传播正能量的抖音号,学生在提高审美、开阔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养水平。
(四)利用网络技术打破限制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划分、分成自己易于理解的知识,从而进行直观地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感性知识,故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巧妙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打破空间限制,将思政课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生动的视频、音频或者图片,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时候,教师不能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点,只是进行了机械记忆。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在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同时,强化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
(五)加强校园信息监督,营造健康德育氛围
        在“互联网+”时代,技校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校园网;二是智能手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且短暂的载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低俗、伪劣的信息,而学生的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低,很容易收到网上舆论和不良视频的影响,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故而德育教师需要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和管理。
        例如:德育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凡是发现违规行为或者散播网上不良言论的行为,老师都要及时制止,并且耐心的进行监督、控制和引导,确保学生下次在遇到相似情况的时候能够冷静从容的应对,避免再次出现不良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双方约定在发生不良情况的时候第一时间告知对方,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家中的情况,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也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德育教学,故而德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将其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到一起,实现德育工作高质量的开展。
总结: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技校德育工作需要与互联网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者--教师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实践下去,深入研究互联网的特点,大胆探索发现,利用有利的技术,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实现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娜.互联网时代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9(06):231.
[2]梁亮.互联网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2020(09):175.
[3]周岳梅.互联网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21(07):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