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周慧
[导读] 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宏观背景之下,学校的教学目标早已由培养学生获得高分能力变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周慧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
         江苏省溧阳市213300
         摘要: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宏观背景之下,学校的教学目标早已由培养学生获得高分能力变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属于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以及能力强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高中化学课的教学现状来看,实验的内容仍然比理论知识的内容少得多,实验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有更好的了解,并以强化核心素养为教育指导思想,制定适当的教学策略,逐步促进学生物理基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旨在探究核心素养之下化学科目实验教学具体策略,希望能给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般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进而得到的,它能够与学生的终生发展相适应,同时还包括了一些社会需求的品格以及能力。在高中时期的化学教学之中,实验属于重要部分,其知识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偏向于研究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绩。所以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来挖掘蕴藏在其中的与核心素养有关的能力,对高中生的化学素养加以培养。
         而高中化学学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化学应具备哪些能力呢?简而言之,可分为三点,第一:掌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的方法;第二:了解变化理念和平衡思想;第三方面:有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1]。教师要通过化学课程当中的化学实验真正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打造良好的开端。
一、借助元素特性实验,培养学生微观探析及宏观辨识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所有化学元素全都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加以分类,比如按照元素、分子以及原子进行分类,按照安全性和其他特性加以分类。站在不同角度加以分类,所有元素全都可以被独特定位。化学教师与高中生可借助化学实验对元素特性加以观察,探究物质具体组成元素,培养学生微观探析及宏观辨识的能力。
         例如,进行“离子反应”教学期间,学生借助简单实验课对盐、碱及酸的水溶液之中发生的电离反应加以观察。按照反应的不同结果,可对元素间的性质以及结构加以分析,同时通过对比对元素加以深入理解以及记忆。这一重要的思想品质也将引领学生开展更加长远且深入的化学理论研究,并使得学生在化学实验开展的过程当中以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来进行各类理论假设的验证,以自身对各类化学物质的详细了解来开展更加有效的实验设计,并针对化学物质的内在性质和外在变化表现来对这些物质进行更好地应用。
二、借助原理反应实验,培养高中生平衡思想及变化观念
         所有化学变化以及化学现象全都具备特有变化条件。如果条件无法到达变化要求,元素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2]。

因此,教师需充分借助实验方式来让高中生对反应原理加以理解,培养高中生平衡思想及变化观念,促使学生用更加科学的手段来分析化学实验,并从中探索出有效的化学反应原理,并应用这些原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例如,现实生活的饮用水都是通过氯气进行杀毒与消毒处理后的自来水,包含了相应的平衡思想,具体可通过化学反应式进行解释:C12+H1O、一HCI+HCIO,该反应就是可逆的反应,只要是可逆的,就会有平衡。该化学反应中生成了HCIO通常有杀菌消毒作用,且反应生成的HCIO会逐渐被水中的细菌消耗,其杀菌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就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因此,要想实现持续性消毒,就需添加Cl2使平衡朝着正反的方向开展,产生大量HCIO继续杀毒,在HCIO的生成不会变化的时候,细菌就已经被消灭,这个时候,反应就实现平衡状态,而自来水也能达到人类饮水的标准。
         平衡思想不仅仅存在于可逆反应中,也存在于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中。平衡状态的特点和平衡时的定量关系同样存在于各类平衡体系,勒沙特列原理可以分析任何平衡体系[3]。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和应用平衡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平衡思想,充分掌握化学平衡的规律,实现平衡思想的构建。
三、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型实验,即学生在了解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性实验,这样的机械化的实验进程仅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步骤,但是并不能深刻地感知到化学实验的真正内涵。教师可鼓励高中生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促使学生学会借助实验来对化学现象背后具体原因加以思考以及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
         例如,如讲到“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如:“长时间放置的草帽和报纸为什么会变黄?为什么二氧化硫可以用来漂白草帽和报纸等生活用品?通过哪些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4]?”并本着环保的教学理念,化学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观察,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的思考和研究,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设计处理二氧化硫的实验,解决如何避免污染环境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氧化反应的化学知识,而且深刻认识到了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并且学生也可以具备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即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结束语
         作为一名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的良好发展,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化学实验,将教材中的理论加以实践,形成良好的思考化学知识的方式的同时,养成勇于探究,敢为人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一定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苗一君. 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40.
[2] 余苑珍.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以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为例[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1,38(1):20-21.
[3] 弭梦梦.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1(1):94.
[4] 李俊妮. 在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5):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