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学视野下的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及其展望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茹荷娅·木合买哈孜
[导读] 新疆地区文化历史悠久,音乐是新疆灿烂的文明象征
        茹荷娅·木合买哈孜
        新疆玛纳斯县文化馆,新疆  昌吉  832200

        摘要:新疆地区文化历史悠久,音乐是新疆灿烂的文明象征,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要道的新疆保留了大量少数民族乐器,这些乐器是新疆乃至中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从总体上看,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种类丰富,造型灵巧、古雅,文化特色鲜明,演奏音色优美。本文将简单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并综合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展望。
关键词:乐器学视野;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展望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大致可分为弦鸣乐器、气鸣乐器、体鸣乐器、膜鸣乐器等,各民族乐器代表着特殊的文化符号。本文将简单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类型,系统论述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发展,并综合探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展望。
        一、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概述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
弦鸣乐器。这一类乐器中的弹拨乐器大多与日常生活用品和水果造型相似,像维吾尔族人民所喜爱的坦布尔、热瓦普、独它尔以及塔吉克族人民经常弹拨的塞依吐尔和热布甫等乐器均呈现出水瓢形的造型。锡伯族的菲特克纳与东布尔呈铲形或者梨形。柯尔克孜族人民喜欢的库姆孜大多为葫芦形。哈萨克族人民喜欢弹奏的冬不拉有葫芦形、梨形和铲形,他们喜爱的弦鸣古老竖琴乐器形状像弓箭。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指乐器弹奏的声音,“不拉”释义为“定弦”。
第二,气鸣乐器。这一类乐器有竖吹乐器和横吹乐器之分,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的气鸣乐器苏尔奈、巴拉曼皆为竖吹乐器。哈萨克族人民所用的竖吹乐器有卡尔德乃、斯布孜额、乌然等,其中,卡尔德乃是一种号筒,乌然是用牛角制作而成的。横吹乐器有哈萨克族的克尔乃依(一种横笛),塔吉克族的乃依(一种鹰骨笛)和额合孜却奥尔(一种牧笛)。大多数气鸣乐器有三到七个孔,基本属于单管笛类气鸣乐器,也有像恰巴克却奥尔(塔吉克族人民所吹的一种埙)这样的罐体乐器。
第三,体鸣乐器。这一类乐器细分为打击乐器、摇奏乐器和播奏乐器,打击乐器主要有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它石和库休克(用木勺子制作的乐器),哈萨克族人民用的阿提吐亚克(马蹄做的乐器)。摇奏乐器有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萨帕依和哈萨克族人民经常用的萨合普。
播奏乐器在哈萨克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和塔吉克族广泛使用,名称不尽相同。
第四,膜鸣乐器。这一类乐器的形状以锅形和筛圈形为主,其中,锅形乐器有哈萨克族人民喜欢的达吾勒帕孜(一种单面锅形鼓),维吾尔族人民用的纳格拉;筛圈形乐器有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达普, 哈萨克族人民用的达布勒(一种战鼓)、塔吉克族人民喜欢的达普与铃鼓,锡伯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伊姆亲(一种抓鼓)以及柯尔克孜族人民喜爱的巴斯、多兀勒(一种手鼓)、夏的勒克(一种带柄的单面鼓)等。
        二、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发展
丝绸之路必经的新疆地区有各种文明在此融合、交汇与碰撞,新疆各民族乐器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一直保持繁荣与发展状态。建国后,新疆各民族乐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改良,乐器音质更清纯,演奏技巧更加丰富而娴熟,演奏效果也更良好。

举例而言,维吾尔族都塔尔演奏艺术家穆莎江·肉孜曾经对弹布尔和都塔尔予以改良,从而创立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伊犁州哈萨克文工团也对冬不拉及其演奏技法予以改良,使这种毡房乐器面向全国。在弹奏冬不拉时,新演奏技法指出要确保手能在各个弦上自由切换,演奏好频率更快的乐曲,同时,确保音准和正确的弧形。在练习单音、三度、六度和八度时,均要注意保持左手的正确姿势,将左臂固定在一个位置,手指也在固定位置进行运动,而且要结合把位的差异性需求科学调整固定位置和手臂的关系,确保手型和音准能保持稳定状态。在换把时,应灵活使用同指、异指与伸张指,注意控制好拇指与其他手指的位置。在互换高低把位的过程中,应该同时移动左拇指和其他手指,保持拇指的弯曲状态。在没有完成换把时,应注意保持手指在琴弦上的压力,所有手指都要根植于这一根弦。熟练掌握同指换把技巧后,就要开始训练异指换把。在进行伸指换把时,应该在手指离开琴弦的一瞬间将五个手指全部伸开。在练习揉弦时,应注意保持手指和手臂的配合关系,结合演奏乐曲情感表达的需要变化波动频率,从而使音乐情感表述更流畅、更有层次感,体现出演奏乐曲的张力。在颤动手腕和手臂时,应确保关节顺畅,科学调控音波。手腕处于居中状态,能适应不同方向,从而使揉弦更灵活,频率控制更完美。其次,要注意保持揉弦能顺畅衔接,手臂和中指关节应保持最佳状态,左手揉弦和右手演奏应密切配合,这样方能有效提升揉弦表演艺术的装饰效果和情感表现力。从音高来区分,冬不拉细分为高音冬不拉、最高音冬不拉、中音冬不拉、次中音冬不拉、低音冬不拉,它们的音高不同,形状也不尽相同。影响冬不拉演奏质量的相关因素有三种:其一,节奏。该因素是节奏、节拍与速度的简称,演奏者应能够熟练地将这三者融为一体,不断提高节奏与节拍掌控能力,准确把握速度与频率,这样方能提升演奏效果。其二,音色。确保冬不拉演奏音色良好,演奏者应努力做到用弦自如,发音纯正。其三,演奏风格。不同乐曲的风格和情感不同,因而,演奏者应根据音色作品的情感与风格正确运用演奏技巧,做好左手与右手的配合工作。在演奏连音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速度和力度的关系,使乐曲演奏音符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在表演过程中,手腕、手臂都要保持松弛状态。
        三、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展望
新疆地区是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的“歌舞之乡”,也是新世纪“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对重塑丝绸之路文化至关重要。为了传承新疆文化,让新疆少数民族乐器面向全世界,新疆地区将配合全国努力促进民族乐器步入新天地,使民族乐器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特征,借助多媒体工具传播民族乐器文化,对所有少数民族乐器予以图文并茂的介绍,以数字媒体形式让各地人民欣赏少数民族乐器表演视频。其次,会采取出版图书、画册等方式来宣传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文化,对新疆少数民族乐器分类、名称专业术语、结构、形态、制作材料、装饰、演奏技巧、相关神话传说与象征、宗教信仰和禁忌以及著名演奏者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此外,为了让少数民族乐器文化产业经久不衰,新疆地区联合各地政府设置了民族乐器制造加工厂与培训班,同时,让民族乐器教育课程步入校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理应继承民族乐器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对民族乐器及其演奏方法予以改良,让民族乐器面向全民。
参考文献:
[1]刘 承华.乐 器神 韵 与 历史 氛 围———对中国乐 器 的 演 进 轨 迹 及其机制的考察[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02).
[2]王耀华,乔建中.浅论少数民族管弦乐队中冬不拉的演奏[J].黄河之声,2010(9).
[3]赵崇.论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进行民乐合奏训练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5(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