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渗透信息技术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甘志强
[导读] 作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2.0时代新背景下
        甘志强
        福建省德化第五中学   
        摘要:作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2.0时代新背景下,作文教学走向了新的方向。新时代信息化工具的运用,丰富山区初中的写作形式。山区作文课堂巧用信息技术,提升作文“造米”能力,深入挖掘作文素材;设计课堂活动环节和作文思维导图提升作文互动性;设计学生运用信息化工具,多主体对作文进行评改,提升作文评改有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山区初中;课标;信息技术
        初中作文写作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山区初中校,由于地域等因素作文教学开展有效性有待提高。语文课标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无疑成为信息化时代下语文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文件。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一个的信息化2.0时代。在信息化2.0的新背景下,山区语文课堂作文教学要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切实让信息技术发挥其巨大优势。
         一、巧用信息技术,提升作文“造米”能力
         学生“无米”写作文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针对“无米”,初中语文作文课堂要先“造米”。学生自己“造米”,教师帮助“造米”。作文课堂充分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造米”,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如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描写景物》,学生对景物的观察偏少,在写作时常常处于“无米”的状态。特别是作文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文时,学生对所托之“物”不能深入了解,无法按照要求写出作文。这时,作文指导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了解所托之“物”的特点。
        设计一:《红豆杉》(托物言志写法)
        课堂布置以“红豆杉”为题运用托物言志写法完成600字作文的任务。学生先通过实地与网络了解红豆杉这一植物特点,包括生长环境、根、枝干、叶子、果实等特点。作文指导课堂为了让学生再次深度了解这一植物的特征,特别设计了小视频、图片观察红豆杉的环节。这一环节以信息技术的形式,生动展示出红豆杉的特征。
        设计二:《德化的雨》(借景抒情)
        课堂布置以“德化的雨”为题运用借景抒情写法完成600字作文的任务。德化的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四个季节的雨,学生没有写德化的雨的“米”,如何“下炊”呢?作文指导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视频剪接的方式,从本地电视台截取四个季节的视频片断,直观地让学生观察雨四个季节不同的特点。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升作文互动性
        作文指导课堂如何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呢?巧用信息技术,能增强这一作文课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作文写作的能力。希沃互动白板有许多互动性强的功能,作文指导课堂运用这些功能大大提高作文课堂的互动性。
        (一)互动白板“课堂活动”的运用
        信息化背景下,互动白板作为运用最为广泛的信息化工具紧跟时代的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作文指导课可以运用白板中的“课堂活动”功能,引导学生进行作文课堂互动。
        如《德化的雨》作文指导课运用希沃互动白板设计课堂活动——知识配对。即德化的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四个季节雨的特点进行配对游戏,这是学生在观察德化的雨和回想德化雨的特点之后,再结合观看小视频后设计的活动。配对活动左边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右边为细密连绵、宁静端庄、粗犷暴躁、冰冷刺骨,学生上台拉动右边的特点到左边对应的地方。多个学生上台按照自己所观察到的德化的雨的特点进行配对游戏,在互动游戏中掌握写作对象的特点。
        (二)互动白板思维导图的运用
        作文指导课离不开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互动白板中思维导图方便学生展示写作思路。如《红豆杉》(托物言志写法)作文指导课思维导图示例。思维导图注重构思:物——人——志。所托之“物”分为外形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形特征包括根、茎、枝干、叶等方面,内在特征与外形特征对应。由物联想到的人必须要有相似之处,所言的“志”是物与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相同的精神品质。
         三、巧用信息技术,提升作文评改有效性
        作文的评价主体不能唯教师。学生也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之一。信息化工具可以提升学生互改、小组互改的有效性。
        如《德化的雨》作文评改,教师利用微信小程序,要求学生把作文习作上传到小程序上。小组学生按照课内制作的作文评分表组内互评,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复评。学生根据教师、同学的评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修改。作文评改是一个巨大工程,学生加入评改,这就可以成为作文的主人。这一过程信息技术手段起到很大的作用。
        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走向高度融合的道路。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山区作文课堂有效地渗透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作文素材,提升作文互动性。同时作文评改环节引入学生互评的,以信息技术学生互评、教师复评,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 朱海霞.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以"写作:从生活中找"教学实践为例[J].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
        [3] 胡晓瑜. 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00214-00214.
        注:本论文为2020年德化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之《山区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渗透信息技术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JYKT2020-01?)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