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霞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665699
摘要:智障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反应迟钝。在对这类学生进行生活语文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应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积极的应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和动画处理功能,生动形象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愉快的学习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智障学生;生活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新教育技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师,培养的都是特殊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无法深刻理解知识,此时教师就需要注重对多媒体的应用。生活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生活语文知识时,以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展示出课本中的文字和图像,可以播放对应的视频动画。让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学生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的展示,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大学习力度,深入学习[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情境就是一种具体的环境,其对人有着直接的刺激作用,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人通常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决定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指的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学生们在此种氛围中学习,可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够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在提高学习效率下,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普通学生都有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更何况身体存在残疾的智障学生。面对这类学生,学校的相关教师就需要积极的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利用此种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学习需求。
比如,教师们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首先就可以在新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冬天下雪的动画进行播放,利用这样的动画,创设情境,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意象。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动画,引入课题-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呢?利用感染力的语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加强对冬天的感受和体验。接着,教师可以继续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现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和多变的图像。可以选择一篇故事,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们在动画中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加强体验。通过生动的展现原来枯燥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回到课堂。在活跃的情绪下,深入对知识的学习[2]。
二、直观演示,具体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抽象的知识,哪怕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起来依然会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智障学生,没有良好的思维,中重度的智障学生学习直观的事物都有点困难,遑论生活语文教材中的抽象知识。而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则可以具体化抽象的事物。此时,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对多媒体的应用,直观演示,具体形象的展示知识。面对短小精悍但有着丰富内涵的古诗,教师们更是要加强多媒体的应用。
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师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此首古诗讲解的主要是诗人抓住了春天早晨刚刚醒来的一瞬间,根据此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前两句破题,描述了春睡的香甜和春声的悦耳,交代了醒来的原因,流露出了诗人对明媚朝阳的喜爱。在讲解这些诗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一幅“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的春景图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依据,对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由于这样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单纯口述的单调教学方式,能够赋予学生更多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使其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感受,在多媒体展示下,理解抽象知识,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三、借助现代媒体,培养智障学生的识字能力
和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太差,识记速度缓慢,虽然机械识记能力较强,但很容易因为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出现长时记忆差,知识的再现也很难完整[3]。而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们需要学习许多的生字,生字教学又有着较强的枯燥乏味性。面对此,教师就可以应用起多媒体技术,利用故事和动画方式,串联起那些难以记忆的生字。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动画的观看,加强对生字的识记。以此在生动活泼化教学课堂时,达到对学生的寓教于乐。
如,学生们在对“阳”“星”“明”“音”等生字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事先在网络上,对相关的动画进行查找,如“巧虎”动画等。剪辑下动画中的“轻松识字”部分,将其制作成课件。如:太阳为“日”,顽皮的“日”跑到右边就是“阳”,顽皮的“日”跑到上面就是“星”,顽皮的“日”跑到左边为“明”,顽皮的“日”跑到下边就是“音”等。这样让学生们了解到“日”和“阳”“星”“明”“音”等字之间的联系后,通过彼此的关联来识记不同的汉字。又如,教师在对“灭”“鲜”“尘”“众”等生字进行讲解时,同样可以放映动画,讲解故事,根据故事创编识字谣:“一”在火上为“灭”,鱼肉羊肉都很“鲜”;微小的土记作“尘”,多人一起就是“众”。此种方式,因为朗朗上口,可以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下,加强其对生字的记忆和书写。
四、借助多媒体,培养智障学生的思维
教学的本质并不仅仅在于对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事物的表象,在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应用下,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在深层次思维的发散中,形成良好的思维。特殊教育学校的智障学生受身体影响,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也低下,也因为无法接触太多的社会事物,而受具体形象和事物表象的束缚,无法对表象背后的事物本质进行理解。鉴于此,生活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在挖掘出生活语文教材知识中的生活因素后,了解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展现知识内容,营造文本场景。让学生们在此种情景中,锻炼语言,活化思维[4]。
就以《2008,北京!》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此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对一段“申奥宣传片和北京申奥成功的录像片段”进行播放,一边播放,一边介绍与奥运相关的知识。在初步的播放片段后,教师可以第二次播放片段,并将录像定格在群情沸腾的天安门广场上,引导学生们根据课文,用自己学习掌握的词语,表述录像中的情景。在这之后,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来简单的描述生活中与北京申奥成功类似的让人群情沸腾的情景。如此方式,一来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课文中人民的激动心情;二来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巩固所学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结语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语文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可以变无声的课本教学为有声的现实生活,学生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具体形象和生动的知识。同时,结合多媒体和智障学生的生活语文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们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深刻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上,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玉蓉. 让多媒体技术助力智障儿童语文学习[J]. 江西教育,2018(27):8.
[2] 陈玉红.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20(28):26-27.
[3] 谢花. 利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对智障学生渗透德育[J]. 文渊(中学版),2019(6):427.
[4] 陶华影. 巧用多媒体打造特殊教育语文高效课堂[J]. 中外交流,2019,26(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