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邓明光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日渐成熟,互联网应用体系更加健全,凭借自身四通八达的信息传递渠道,迅速成为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邓明光
        兴仁市大山镇大山中学(贵州省  兴仁市  56230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渐成熟,互联网应用体系更加健全,凭借自身四通八达的信息传递渠道,迅速成为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并且,立足于互联网平台,也衍生出了诸多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网络语言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互联网现状和教学实际情形的前提下,系统性阐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正面影响与反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处理方案,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网络语言的正面影响,抑制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语言;中学语文;
前言:
        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用户群体的年龄构成较为年轻,语言应用上更加前沿、更加时尚;另一方面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受到过快信息传递速度的影响,语言更新换代的时间明显缩短,每天都会有新的词语出现,也会有大量的新兴词汇被淘汰。但无论如何,网络语言正在语言领域发挥着更加重大的作用,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针对此,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网络语言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正面影响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刻板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僵化趋势,教学内容围绕考试大纲展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也逐渐套路化。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却是透支学生未来语文学习潜力的结果,会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材体系之内,难以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增长[1]。
        而网络语言立足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又是一个以“自由平等”著称的开放性平台,这就导致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存在于一个极为自由的成长空间,能够向着四周随心所欲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充满创造力的词汇,可以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而摆脱传统中学课堂的束缚,走向更加广阔的外在世界。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网络语言具有更加高涨的活力和生命力,语言形式更加多样,语言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向学生展现语言的多元应用方式,进而有效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同时,网络语言正处于萌发阶段,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能够将语言演变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活动的负面影响
        (一)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语法
        现阶段,网络语言还处于较为“无序”的发展时期,尚未形成十分健全的语言体系,缺乏对语法的重视程度,甚至部分互联网语法结构一片混乱。中学生正处于语文能力优化提高的关键阶段,本身对语法的掌握程度不高,在网络语言混乱语法的冲击下,会打破学生的语法知识体系,并将错误的语法内容灌输在学生脑海之中,不仅会影响学生一时,残留影响还会跟随学生一世[2]。


        长此以往,网络语言兴起时间较低,衰退时间更短,部分“奇形怪状”的词汇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鲜感,于是十分迅速地火遍全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新鲜感迅速丧失,该网络词汇也就丧失了原本的生命力,在语言领域中“死去”,但部分学生受其影响,将该网络词汇应用于文章之中,久而久之,学生也不能够理解该词汇在文章之中究竟表达什么意思。
        (二)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传统语言往往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在漫长的岁月之中,筛选掉了大量的糟粕,只保留下最精华的部分。而网络语言则与之相反,兴起时间较短,未形成有效的筛选机制,形成了“糟粕大于精华”的尴尬局面,并且由于网络词汇诞生速度过快,也会产生更多的“糟粕”,促使尴尬局面进一步加剧。在这些网络语言糟粕之中,往往存在着不良价值观,中学生价值观念尚未成熟,不能够有效分辨有益信息和不良信息,容易被网络语言中的不良信息所诱导,进而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三、中学语文应对网络语言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知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并不是洪水猛兽。部分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网络语言这一不成熟的语言体系存在偏见,只看到了网络语言的弊端,没有看到网络语言的优势所在。网络语言的兴起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教师刻意地忽略、片面的认知,都会导致教学活动偏移正确轨道,不能够引领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故而,教师应当正确认知网络语言,肯定其优势所在,并以此基础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3]。
        (二)规范语法使用,纠正不良价值观
        针对于网络语言中的“糟粕”,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规范语法使用,告诉学生正确的语法结构,并将网络语言投影于大屏幕上,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语法错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将隐藏在网络语言糟粕下的“恶意”揭露出来,让学生意识到部分网络语言的丑陋性,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抵制网络语言中潜藏的不良价值观念。例如,“恐龙”一词形容面貌欠佳的女性,学生在使用这一词语的时候玩闹性质居多,对于“恐龙”一词对女性的侮辱意味不甚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这是物化女性的行为,容易滋生受害者的自卑情绪和容貌焦虑[4]。另外,教师还要入驻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账号,不仅可以对网络语言中的丑陋现象进行批判,还可以通过发布包含正能量的文字,为学生构建一道牢不可破的网络思想防线。
结语: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的出现,既是信息化时代来临的大势所趋,也是万千网民汇聚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形式,势必会对传统语言造成莫大的冲击。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核心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学活动不能够仅仅将目光局限在传统语言之内,还要对新兴的网络语言投入一定的关注程度,教导学生吸收网络语言中的“养分”。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目前还处于“野蛮生长”的初始阶段,糟粕与精华并存,不能够昧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还需要进一步的审核。
参考文献:
[1]李初红.?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探究[J].?才智,2020(03):140.
[2]冯建秋.?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才智,2015(07):52+54.
[3]郭名询,严九生.?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0-83.
[4]吴建文.?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对网络语言的影响[J].?群文天地,2018(15):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