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玉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三省小学 362200
摘要:我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凝结着古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不仅能够滋养中华儿女的精神,还能够对其形成正确的思想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几年,外来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多样,使得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崇尚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基于此,在小学阶段,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平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十分必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渗透 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从教育抓起,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承担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优秀传统文化比例,并要求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传统文化本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文素养主要是指语感、语文能力、语文修养等。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其次,小学语文教学期间,识字教学属于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汉字本就是我国最具汉民族文化特性的符号,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的过程,本就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环境下,很多小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我国的本土文化反而缺乏合理的认识,所以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也缺乏学习的兴趣。而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则能有效改变这一问题。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并不只局限于诗词歌赋、之乎者也,也包括很多伟大的发明和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乐曲的乐器,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传统文化内容来优化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了解并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充分认识
现如今有很多语文教师都没有在教学中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还缺少科学、有效的渗透方式。在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对著名古诗词及文言文进行背诵,然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对学生展开考核和批评,长时间使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无法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传统文化,还会让渗透方式显得枯燥和单一,最终阻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发展。
(二)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相对缺乏
以社会进步与持续发展为背景,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外来文化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形成了较强的阻力,使得很多学生对其形成了盲目的追求,忽略了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要想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则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由于学生过早接触与使用先进的电子产品,能够自由获取信息,了解外国文化,使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甚至知之甚少,加剧了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渗透传统文化工作的难度。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用传统文化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目标,就需要技巧和方法,小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方面的时间较短,因此实行教育目标,首先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唤起学生的兴趣需要的第一步。
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趣闻,体现传统文化元素,转变教育模式。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有教学指导中引入故事的形式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促进学生的兴趣,同时,传统文化的思想内部化,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发。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提倡“让步”的美德,孩子们可以深入理解故事的“让步”美德的内容。
(二)借助古诗词元素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较多的古诗词语篇,这也体现出借助古诗词元素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古诗词不仅具有语言精练、内涵深刻的特点,在对其赏析与诵读中,也能使学生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意识向学生融入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到《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结合人们常说的“站得高,看得远”对比分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并引导学生感受古人在诗词中蕴含的智慧。
(三)以实践弘扬文化,在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如实际操练更容易记住,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每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举行自主演讲活动。传统节日也可以成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可以利用传统教育的融入,比如新春佳节———春节活动,学生讨论寻找古代人们对春节的庆祝形式和现代的春节的形态不同,更能引导学生寻找了春节的风俗故事的活动,例如春节放炮有什么含义?吃饺子的含义是什么,守岁一夜不睡觉,难道就只是为了熬夜吗?他们的由来是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可以流传至今?通过活动将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样重阳节也是一个道理,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重阳节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回家给爷爷奶奶捶背、揉搓肩膀。或者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听老人讲故事,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敬长辈,逐渐地成为一个有担当富有孝心的人。
(四)从课外阅读入手,丰富学生传统知识
虽然语文教材中汇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但是课本所承载的内容毕竟有限,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较广,所以,仅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远远不足,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课外拓展,借助拓展课外教学资源的方式,开阔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并为学生提供能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将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及教学内容,为学生挖掘丰富的课外资源,以此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阅读兴趣,为学生制定好阅读书单,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休闲时间,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吸收。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创设阅读角落,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以及涉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课外书籍,如《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论语》等投放在阅读角内,从而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讲解一些神话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体验,促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喜欢传统文化并走进传统文化。
结束语
总之,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应承担起传承责任,一方面根据课程要求,加强课内教学,落实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接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拓展课外活动,拓宽传统文化学习范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机,培养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艳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5):121-122.
[2]刘晓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3):118-119.
[3]冯全成.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科幻画报,2020(11):194.
[4]刘晓.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5]王海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2020(4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