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汤静
[导读] 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并围绕阅读兴趣、生活情境、生活情感与阅读情感等方面,就生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加以探讨。
        汤静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狮城第二小学
        摘要:要想有效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应用各种科学、合适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持续探索,让学生在持续收获阅读乐趣、感受阅读情感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良好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并围绕阅读兴趣、生活情境、生活情感与阅读情感等方面,就生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共鸣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面临着不少的阻碍与困难,如学生兴趣缺失、理解文本内容困难、未形成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知识体系结构、对文本情感缺乏共鸣等,导致实际教学效果较差,并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良好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理解的方式加以引导,其中生活化教学法正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一种,值得对其进行尝试与应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教育界极为时髦的词汇。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元素、方式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更为简单、直观、高效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改善。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生活化理念的融入与践行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创新优化注入新的活力。以小学生常见的各种生活事物、元素等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缺陷,进而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非过于枯燥和空洞。小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对他们熟悉的各种事物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作者思想与情感。而且基于生活化理念的阅读教学,不管是在阅读前,还是阅读中,又或者是阅读后,都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有趣的体验,促使学生持续、主动地进行阅读与思考,大幅改善实际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趣味,并持续强化其阅读兴趣,为阅读教学提供长效机制。
        二、生活化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生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正处于重要成长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日常生活往往都有着强烈的新鲜感。这是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有限,认知体系尚不健全,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持续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产生相应的生活经历,并留下较为强烈印象。当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再次回忆起这些生活经历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兴趣,而这正是利用生活化理念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加以激发的理论依据。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阅读内容中的生活元素、事物及内容等,尽可能地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从而唤醒学生记忆,激发强烈阅读兴趣,让阅读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于根本上保障实际教学效果。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学生情况加以了解,结合文本内容,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尽量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各种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带着基于生活经历的兴趣进行阅读探索。例如在教学《白鹭》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前使用智能手机在校园内捕捉并拍摄各种小鸟的照片和视频,并将这些照片和视频作为课件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并没有直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拍摄的校园小鸟照片与视频。学生们一边在教师的指引下认真观察小鸟的形态,一边观察拍摄背景是校园中的什么地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历被唤醒,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兴趣,更为兴致勃勃地观察图片与视频,并对小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展示从网络上搜集的白鹭照片与视频,并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白鹭。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巧妙地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支点,先后激发了学生对小鸟、对白鹭以及对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文阅读与学习。
        (二)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弱,这导致他们在阅读学习中可能会遭遇无法理解文本内容的问题,教师也很难直接通过语言进行准确、有效引导,使得教学水平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提高。而基于生活化理念在语文课堂上构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实践,去思考,去感受,能够以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突破阅读教学重难点,改善实际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生活经验,合理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之中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究。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段动画,这段动画的内容主要是两名学生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争吵,都从各自的角度去与对方辩论和争吵,却没有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过。然后教师让学生两两一组,共同在这一生活情境中进行争吵,比一比谁能吵得过对方。学生们不由自主地从自己的角度与对方进行争吵,却没有想过主动与对方和解或者考虑对方的想法。在学生们争吵一段时间后,教师及时叫停,并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为什么廉颇和蔺相如最后能够化解矛盾与纷争,在生活中和其他人发生矛盾又该怎么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结合刚才与其他同学争吵的情况,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并能基于课文内容对自己平时遇热恩相处的方式进行思考。
        (三)深化生活情感与阅读情感的共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大难点在于学生即便理解了文本内容,也很难产生情感共鸣,不能对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揣摩,这会严重限制他们的阅读素养上限,也会影响他们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等的发展。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先确保学生能够认识文字、理解文本内容,然后再逐渐培养学生体会文本思想与情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而要有效突破学生在共情能力方面的教学难点,则必然离不开生活情感的支持。以生活情感作为基础与支撑,引导学生从自身所经历的各种情感出发进行思考、延伸与拓展,进而感受作者在创作文章时的思想与情感,实现有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自小在和平、繁荣年代中长大的小学生已经很难体会“狼牙山五壮士”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导致他们在阅读课文后往往难以充分领会其中的内涵与深意,同时也不利于爱国精神的有效培养。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生活日常出发,围绕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五星红旗能够在风中飘扬,正是因为有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战士与先驱,以他们的鲜血铸就了鲜红的五星红旗,为我们生活的和平年代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对“狼牙山五壮士”产生了强烈的钦佩、尊敬之情,同时也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理念在课程改革环境下,已经成为指导教学创新的重要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秉持生活化理念,展开教学创新,运用生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构建生活情境深化学生理解,同时加强生活情况与阅读情况共鸣。多措并举,综合运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艳. 让小学语文课堂插上"生活化"的翅膀——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1):27.
[2] 付小燕. 走进文本 感悟生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策略[J]. 江西教育:综合版, 2017(21):194.
[3] 杨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化[J]. 课外语文, 2016(02):121.
[4] 王春.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J]. 好日子, 2019(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