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凤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玉山镇中心学校 陕西西安
摘 要:为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阅读能力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中的不足与建议,以期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总是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在课堂上总忍不住滔滔不绝的讲授,生怕落下一点内容,导致学生没有听懂学会。但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已落后,它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失去了自我阅读理解的能力,一碰到阅读理解,学生就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出现空做错做现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要良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会阅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很多关注,阅读能力更加是小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从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看,其不仅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在阅读以及语文知识学习上的难度。结合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好培养后,其在课堂发言和考试试卷上也能有更为良好的表现。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与感知到,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予以有效培养并不简单,固有的教学不足很容易转化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制约性因素,这也是很多教师无法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上取得突破的直接原因。从这一层面看,能否较好地破解相关难点也是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能否得到较好培养的关键。总体上看,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环境较为良好,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之以往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学生群体阅读能力依然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这也表明,阅读能力培养需要成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低下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对语文阅读认识不足
小学生对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其阅读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习惯将时间花费在娱乐、玩耍方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喜欢守在电视机旁观看节目,而不是翻开“枯燥无味”的书籍进行阅读。
2.阅读环境不佳
阅读整体环境会对学生阅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大量语文知识;课堂结束后,为了巩固记忆,教师会布置相关练习,而这也导致学生接触课外书籍的机会大幅降低。另外,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阅读环境创建不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3.教学定位不够科学。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教知识,没有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阅读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教师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阅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课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师引导的缺失
各项教学活动都由教师展开,可以说教师的引导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师要对自身的重要作用形成认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阅读指导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只是简单的把阅读教学当成是应试教育的一环,觉得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满足阅读理解问答需要即可。在这种阅读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师对先进阅读教学方法的学习就显得积极性不足。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时,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进行阅读就结束了,而是应该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阅读,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例如,《草原》教学时,因为文章的内容就是描写草原优美的景色和抒发作者首次见到草原的心情,较为简单,学生自己也可以进行阅读。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寻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和词语,然后让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去思考和探究这些词语描绘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在阅读完后,很快就找到了词语“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清新”等,以及语句“连……都……”、“是……也是……”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准确、快速的理解文章里草原的景色和草原景色的描写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能力,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2.掌握阅读方法
学生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起步阶段,其对文字具有天然的好奇心理和阅读兴趣,这也是很多学生喜欢阅读的主要原因。但从目前来看,小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阅读障碍比较多,如: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比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障碍,也是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学生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如在遇到生字时鼓励学生在上下文中去推测生字词的含义和内容,从而克服生字词带来的阅读障碍,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精读和略读,如何提取段落大意,如何学会在阅读中掌握文章含义及一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及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
3.创设阅读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设课堂阅读环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习作课、阅读课及早读课等开展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学会阅读。如在习作课时,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素材,这些阅读素材是写作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习作课的素材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每一个小组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对阅读素材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写作方向和写作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中进行读写结合,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氛围的营造。
4. 养成阅读习惯
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本身就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一种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应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表达能力入手,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锻炼阅读能力。如部分优秀的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对今天所学词语、语句或成语的理解,概括相关文章和段落大意,有的教师会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或分角色进行阅读,有的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出来,改变默读的习惯,还有的教师在阅读中让学生带上动作及表情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有时会把课文内容编辑成课本剧让学生朗读。这些都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阅读习惯入手,不断丰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和策略,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坚持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家校携手共进,召开家长会,宣传读书活动,开展亲子读书,打卡积分制,评选优秀读书家庭,以此为学生创设家庭读书氛围与习惯。使读书成为生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渗透阅读教育,不断地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利用阅读理解的方式,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皓婷,吕沙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23).
[2]段玉霞.主题阅读,享读书之趣——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04.
[3]任万强.小学语文教學中怎样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