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祁彦红
[导读] 在高中阶段,语文是一项重要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祁彦红
        喀什第六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市 844000
        摘要:在高中阶段,语文是一项重要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推行,使得高中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也在慢慢的作出改变,尤其是透过语文的教育,将德育思想融入进行,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并且在以“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支持下,德育教育也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本文就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展开分析,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希望借此能够给高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渗透  德育教育
前言:
        在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不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综合能力的培养做了详尽的要求,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高中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除了需要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大纲以及语文教学组制定的工作计划设计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案,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还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给予正确的引导,借由情感层面的熏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落实到教学实践,高中语文渗透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片面强调阅读理解、作文等的重要性,忽略德育目标的渗透,给高中语文德育工作的全面渗透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此时他们正是身体发育与思想建设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在这时候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就会养成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产生极大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高中生在此阶段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为自身经验的缺乏与判断能力较为薄弱,让很多不好的思想就会进入到他们的内心里;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约束,就会出现严重的叛逆情况。而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因其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语言优势,所很容易就可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语文的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德育教育的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现阶段的教育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要透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
        同时自新课改目标确立以后,德育工作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以强化学生道德水平、加强思想意识号召等为目标,语文教师需将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将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德育工作的要点来看,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三观”又可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过程、学习动力等带来积极影响,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语文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以及语言本身的艺术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不仅是为适应新课标目标做出的调整,也是促进学科教学、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路径[1]。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以习惯用语为载体,实施文明礼貌教育
        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重要性较高的一门语言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多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在语文学科体系下,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话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而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文明礼貌,让学生在今后的交际活动中能够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而文明礼貌教育的实施,也是确保现行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的基础性条件。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中,应当重视文明礼貌教育,将文明礼貌教育与语文进行衔接,是一种可行的策略。从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来看,其实在教材中就有很多的礼貌用语,如对长辈称呼为“您”,即比自己身份高的,要使用敬语;而在表示自谦时,可以使用“鄙人”“不才”“在下”等。就教学效果而言,礼貌用语的应用,不仅对渗透文明礼貌教育有积极作用,还能逐步构建起更加轻松且适宜于学生、教师之间“无阻碍”交流的课堂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2]。
2.2注重写作在中的德育渗透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语文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展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时,相关教师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逐步渗透。以高中阶段的写作为例,在写作训练之中,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描写是写作训练的重点。在展开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对生活之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人和事进行归纳,并引导学生对具体的事例进行分享,当学生分享到主动让座的人、帮助别人的人、辛勤工作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暂时停下分享,并帮助学生分析这些人可能具有的特点,同时赞扬这些行为,从而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进行具体写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关好人好事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可以让学生的德育是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此外,针对写作的训练,相关教师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对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享和讲解,进而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以提高。
2.3充分利用教材,渗透爱国情愫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我国文化背景有关的材料,让学生体会我国文化特色,对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学习我国文化、了解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同时,渗透爱国情愫,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的有效方法,对其健康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突出作用。 例如,在学习奥运会相关课文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国家综合国力、整治地位的提升相联系,组织与奥运会历史、中国申奥有关的素材,让学生从举办奥运会以及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夺冠等事件中感受民族自豪感,助力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教材中能够与爱国主义情愫相联系的文本较多,需要教师在深挖教材文本、组织相关素材的基础之上,适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在良好的氛围之下,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及“三观”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展开;并通过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明燕, 吕玉波.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求知导刊, 2020(44).
[2]郝冬梅. 试论如何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1):0079-0079.
[3]黄波.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诚信教育[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1):3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