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蓉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教育集团海丝幼儿园,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幼儿园教育中,以游戏展开教育适应幼儿的发展。幼儿阶段,孩子们天真活泼,爱跑爱闹,游戏是他们非常乐于参与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游戏,尤其注重角色游戏设置,能使幼儿在担当角色中强化感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增强学习趣味等。以角色游戏形式开展幼儿教育,将给予幼儿新鲜、新奇的游戏学习体验,并能够收获成长与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有效开展
从当前幼儿园大班教育现状分析,教师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积极创设游戏活动,以角色游戏有效开展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将赋予幼儿园教育深层意义。基于角色游戏的教育优势和重要性,教师以幼儿园大班孩子发展特点开展角色游戏教学活动,使幼儿尽情参与到角色游戏中,快乐游戏的同时,自然而然收获知识、技能等,可谓教育成果事半功倍。
一、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重要意义
(一)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社会适应性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这既增长幼儿社会经验,又能强化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对于幼儿良好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大班教育中,教师采用角色游戏教育方法,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不同角色意义,强化对角色的认知,如体会老师的工作,老师教书育人,辛苦耕耘,幼儿便能对老师多一份理解;通过对送餐骑手的了解,发现骑手风雨无阻,送的是餐,留下的是对职业的坚守等。社会中各种角色存在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以角色游戏开展幼儿大班教育,无疑能提升幼儿社会认知,更加了解与适应社会[1]。
(二)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大班教育中,教师开展角色游戏教育,能使幼儿在游戏参与中,因不同角色的担当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如医生角色中,幼儿明白如何关切病人“你哪里感觉不舒服?”、“现在感觉怎么样?”;主持人常说“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等。角色类型纷繁多样,角色语言各有特点。在幼儿角色游戏中,通过不同角色的语言展现,能够强化幼儿语言表现力,提升语言能力,对于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可见一斑。
(三)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情感态度树立与培养
幼儿园教育中,除了教授幼儿知识与技能,还应树立幼儿正面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针对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开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角色内容,加以生活化场景熏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有强烈的代入感,不但深入了解角色内涵,在游戏活动中还能培养幼儿角色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培养幼儿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等一切优秀的思想品质。教师发挥角色游戏教育积极作用,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未来进入小学良好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开展策略
(一)巧设角色游戏情境,给予幼儿强烈的代入感
基于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积极作用与意义,教师在角色游戏设置中,应注重创设角色游戏情境,幼儿在情境下会有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更快速进入角色,从而培养幼儿角色游戏下相应技能的形成,达到角色游戏的重要作用。如教师带领幼儿做“快乐小火车”角色游戏。
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首先为幼儿创设情境,利用音频播放器播放火车滴滴轰鸣声、播放火车报站声“尊敬的旅客朋友们,前方即将到达()站”,加以轻松舒缓的音乐,给幼儿创设火车进站的情景,使幼儿快速进入角色。教师接下来告知幼儿:火车车厢内有很多乘客,有年轻人,有老人,也有小朋友,有工作人员如检票员、列车长、卫生员、售货员等,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开始一场火车旅行吧!以情境创设激发幼儿角色游戏兴趣,使幼儿在积极参与中达到理想的角色游戏教育效果[2]。
(二)注重角色游戏材料准备与布置
为实现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还要注重角色游戏相关材料的准备,以丰富的材料活化幼儿角色游戏过程,材料对角色游戏细节有利,增添游戏的真实性,幼儿更能认真、严谨对待。如进行“宝贝银行”角色游戏,教师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纸质“钞票”、硬币、银行卡、回执单等,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工明确,了解银行属性,强化角色体验,达到角色游戏的重要作用。“小朋友们,听说今天将有好几位顾客要来咱们的宝贝银行办理业务,让我们一起好好服务顾客”幼儿扮演银行保安、大厅经理、银行柜台工作人员等,顾客则由幼儿分别轮流扮演,使每个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能有所锻炼。“顾客”事先佩戴口罩、扫健康码没问题后,保安方可让其入内。“大厅经理”指引“顾客”方向,在业务办理中,“柜台工作人员”会问: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顾客”会说:我要办卡/我要存钱/我要取钱等。利用相应道具强化幼儿角色理解,使幼儿沉浸在游戏角色中,有助于达到角色游戏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教师积极发挥角色游戏指导作用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发挥积极指导作用,使幼儿角色游戏水到渠成。结合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教师根据幼儿游戏推进,即可做直接指导,也可做间接指导,目的在于给幼儿一场完整的角色游戏体验,强化幼儿角色理解与感知。以“医院”为主题开展角色游戏,教师除了与幼儿共同确定医院相关角色,包括医生、护士、患者、前台、保安、售药员、收银员等,在幼儿实际的角色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科学指导,使幼儿因参与角色游戏得到良好锻炼。在“医院”角色游戏中,教师发现“前厅工作人员”常遇到困难,“患者”询问挂号处在哪里,总是没进入角色,不知该如何告知。这时教师就要对幼儿做出积极指导,“我是新来的前台护士,我们相互配合,一起做好工作吧”再有“患者”来前台询问,教师便能配合幼儿诠释好角色,增强幼儿角色游戏信心,以积极辅助指导使幼儿更能理解角色内涵,达到角色游戏的理想效果[3]。在比如幼儿在进行“看病”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孩子没有询问“病人”或没检查情况就给病人开药了,教师做出指导:作为医生,要望闻问切,询问病人怎么了?哪里不舒服?进行检查,再进行下一步。如此,使幼儿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对不同角色有新的感悟,从而发挥角色游戏积极作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结语:幼儿园游戏教育中,教师明确角色游戏的积极作用,结合幼儿发展实际,巧设角色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与学习,强化角色感知,培养幼儿相应技能,提升幼儿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佳靓.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J].广西教育,2019(21):145-146.
[2]莫艳焕.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8,000(006):P.2-2.
[3]温家裔.大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0(031):P.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