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周娟
[导读]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出现了重要转变。从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到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周娟
        青海省西宁市劳动路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出现了重要转变。从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到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针对教学方式的改变,许多教师采用激励教育的方式,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激励教学的方式,教师更好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激励教育
        前言:激励教育,就是借助语言上的鼓励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有效的实现个人目标,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成果尤为明显。在激励教育的培养下,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语文的学习也更加热情,无论是对学生性格的养成还是成绩的提升都有着重要影响。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激励教育的方式,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不仅能够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言;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不当的沟通方式,容易让本就基础薄弱的学生受到打击,让学生更没有信心。采取激励教育的方式,更好的学生沟通,有利于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得到更好地开展。
(三)减少师生的距离感
        激励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效增加师生互动,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减少距离感[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方式
(一)语言激励
        语言激励时教学中常见的激励方式,可以通过谈话和交流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激励的信息,对于负面的情绪,及时进行引导。语言激励时最直观的表现,学生受到来自教师的激励后,能很快调整情绪。学习热情也会被充分调动,从而达到学习效率提高的效果[2]。
(二)课堂激励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踊跃回答,教师也要保持激励的态度,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回答更有信心,激励学生踊跃发言,营造热烈的语文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等,也是课堂激励的一种体现,学生在激励的过程中不仅能活跃氛围拉近师生关系,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知识成果共享的机会,让教学课程更好地开展。


(三)情景激励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励志的故事,传奇的照片和讲述拼搏的电影放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的调动下,鼓舞士气,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在认知方面通常都包含“偶像”情节,通过对影片和故事的深入理解,学生也会将故事中的主角当做榜样,从而更好地沉浸到学习中去。
(四)评语激励
        在课外练习或试卷作业中留下评语激励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认可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赖之情,并且在情绪低落时,随时给自己给予鼓励。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疏导。例如,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考试情况,哪些是他擅长的,哪些是需要努力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鼓励。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试卷向学生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学习答题和写作技巧。对于学困生,教师也应当给予进步的鼓励,哪怕学生只有一点改变,教师也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面对下一次考试,让鼓励化作动力,努力学习,获得更好的结果。
(二)开展激励教育主题活动
        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分享答题经验,让成绩进步的同学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想,组织教育活动,让学生相互鼓励等。例如,让不自信的同学站出来,让每一位同学说一说他的优点,让学生轮流互相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通过课文学习激励的重要性
        教师在运用激励教学时,也要结合课本,将激励融入到课堂中去。例如,在学习《掌声》一课时,通过对英子这一人物的解读,让学生明白激励的重要性。教导学生要对周边的人及时鼓励,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激励自己。《铁杵磨针》这一课,也可通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激励学生要坚持学习,不要看轻自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坚强的品格。让学生为梦想努力的奋斗。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时需要注重的问题
        教师在实施激励教育时要注重场合和方式进行适当的鼓励,否则容易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对于原则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不能姑息导致错误的重复发生。过度的激励,会让学生产生盲目自信,甚至是自负的情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只有适时适当的激励才会对学生起到正面作用[3]。
        结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要选择使用适当的手法,防止学生的盲目自信。适当的使用激励教育,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激励和调整,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静静.谈如何通过激励教育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65-66.
[2]陈妤颖.在激励与赏识之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家长,2020(35):187-188.
[3]莫雪媛.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教育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