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刘喜梅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发展迅速,小学数学教学较为高度关注学生认知因素,而对于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所忽视。
        刘喜梅
        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林学校 , 黑龙江海伦市152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发展迅速,小学数学教学较为高度关注学生认知因素,而对于情感因素的作用有所忽视。但是实践证明,忽略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于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生的深度发展。学生要想实现全面发展,除了要进行大量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植物,情感上的体验与发展也至关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情感作为非认知因素却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动力作用,所以必须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应用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施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感教育
        引言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场合下,师生以满足情感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融情于教育中的活动丰富学生多种情感体验,培育其良好稳定的情感态度,从而形成人格之独立健全,乃至促进人与社会融洽相处。将情感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是实施情感教育极其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也是一场出色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然而,中小学学科教学中“重知轻情”的教育倾向仍然存在,情感教育的价值及作用被大大低估了,当代教育者应明确贯彻“知情并重”“情知融合”的教学理念,让脉脉情意在教学中汩汩而出,让知识如春风化雨沁润求知的心灵。
        1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表明,教师的科学态度、感情,对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从心理上讲,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旦学生对学习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或掌握时,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求知欲,有了这样的强烈情感,学生的素质才会不断提高。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情感品质得不到发展,只停留在自然的和习俗的水平上,那么他会渐渐地失去求知的渴望、道德的良心和审美的趣味,更不用说劳动的欢欣和身心健康了。这样的状况对学生个人来说是不幸的,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也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在如今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依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效率,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教育家夏丐尊曾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犹如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和爱,也就没有了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2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的探索
        2.1融入情感,创设学习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将情感融入其中,有效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自身情感进行一系列激发。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将自身理解融入其中,使用较为生动、较为形象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境的引领之下,让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心态学习。每一个教育教学过程都需要在特定的情形下发生和发展,乃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情绪将对一整堂数学有没有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理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2培养理性思维,尊重个体差异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教师在课上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符号、概念和命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和灵活的掌握,并在练习中不断加强归纳概括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此外,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的数学理智感具有差异性,如偏内向型学生较胆怯、不易于表露情感,喜欢安静、内省、独立思考,而偏外向型学生积极、热情、自信,但表现欲强、易冲动、情绪不稳定。因此,要求教师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因人而异、取长补短的原则,陪伴学生心灵成长。如对内向型学生,要经常鼓励他们,寻求有效沟通方式;对外向型学生,应教导他们时常自我反省。


        2.3发挥数学魅力,增强学科吸引力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充满无限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魅力,就一定会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数学的图形、结构、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美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是美的,而不是无休止的问题,学生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执着的追求。在《认识图形2》学习之后,我用一节课让学生拼图,他们拿着课前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我将拼图制作成PPT课件给他们展示出来,让他们观赏自己的创作,同时我给他们展示生活中的图形,池塘、花台、摩天轮??学生们被这些图形的美折服,小眼睛都不愿眨一下。②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需要教师将这种神奇创造出来。在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长方形支架,随后我将长方形支架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被这个神奇的变化吸引住了,“长方形怎么就变成平行四边形了”。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时常带着疑问或感到奇妙,他们还能不喜欢数学吗?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悬念,展现数学的神奇,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4提高情境创造的主动性
        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培养出特定的情感,情感产生于情境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更为直观的形象,营造浓烈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使学生触“境”生情,使学生获得积极强烈的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生动活泼。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多媒体、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性,营造有效的学习情境。
        2.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以语言传递为主、以直观感知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以情感陶冶为主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各自适用的范围内灵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更好地掌握知识。
        2.6教师丰富自身学识,引发学生“爱屋及乌”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把讲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当教师把讲课当成一种享受时,学生也会把听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对数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要具备渊博的数学知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个人魅力,而教师这种个人魅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
        结语
        当代师者肩负着更为重要的教育责任和使命,应始终保有培育人才的初心。教师应认识到情感教育所实现的独特意义,领悟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真谛,发展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统一,以积极情感深入推动教学及师生发展。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孔凡哲,朱秉林.数学情感及其规律[J].数学教育学报,1993(2):62-66.
        [3]范先友.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J].黄冈师专报,1997(1):46-53.
        [4]杨泽忠.从数学美感的产生看数学美教学[J].数学教育报,2008(2):5-7.
        [5]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