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刘大钟
[导读] 通过优化数学教学课堂的学生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活动枯燥的刻板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投入到数学课的学习过程。
        刘大钟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岩头小学  546805
        摘要: 数学教师所展开的授课活动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之下,可以更加成功的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实现对学生学科综合素质的有效培育。新型教学环境为小学数学的优化改造营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授课活动能够更加真切有效的落实在学生的身上,为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提供正确的途径支持,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兴趣作为动力的驱动之下展开数学学习的活动。而且通过这种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有效克服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来有效助推教育公平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学培养;课堂构建
一、引言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活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相当重要,因为数学学科本身较为复杂和枯燥难懂的内容,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去跟随教师的节奏接受授课效果。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课堂当中始终处于兴趣低迷的状态,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构建也就始终处于效率低下的低迷状态,无法实现在课堂授课过程当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运用创造有效的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游戏、结合数学实验教学、构建生活化情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展开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进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克服农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因为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之下,往往可以实现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利用学习兴趣来增加学生在数学学习课堂当中的精力投入,帮助学生寻找到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组织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游戏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数学兴趣在课堂当中的正确培养,结合游戏活动的娱乐性质来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枯燥性和压力,借助游戏的趣味形式来展开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方式的带动之下让学生处于一种更加主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挥游戏教学模式的优势功能,来助推数学课堂当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任务完成,让学生在更更觉趣味化的课堂当中实现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有效锻炼。[1]
        例如,进行《套圈游戏》这一课内容有关加法减法的教学课堂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开展套圈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套圈游戏的进行规则和加减法的运算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在课堂当中展开的游戏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加减法知识的运用,借助套圈游戏的活动进行来实现对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趣味化打造。


三、结合数学实验教学丰富学习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数学实验的教学来丰富学习形式,因为数学实验作为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的进行过程来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容承受,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来助推数学实验的顺利进行。此外,数学实验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实践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手操作和亲身体会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因此帮助学生借助数学实验的开展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2]
        例如,数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相关内容课堂当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搭一搭”的积木实验,让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积木组合体的形状,来帮助学生对三视图的知识理解有一个更加具体的概念。而且这种让学生参与动手的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从而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来完成课堂学习的目标,帮助数学教师所构建的课堂能够达到更高水平的效率,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锻炼提供更加良好的机会。
四、构建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当中构建生活化的情景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氛围当中,学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营造一种更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助推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生活化情境的推动之下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从而使得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学生更加配合的状态之下完成授课任务。而且,生活化情境当中的具体案例和情景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的课堂体验,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所选取的教学素材,也十分易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好奇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欲望,跟随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去探索生活当中的数学学习。[3]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当中,要重视通过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来助推学生的兴趣培养,从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数学课堂的模式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课堂学习收获。
        例如,学习《生活中的比》这部分内容的课堂当中,数学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借助生活化的案例素材来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处于特定的生活情境氛围当中展开思考,结合生活案例当中比的应用进行教学分析,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多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探索有效途径,采取更加先进的课堂模式构建和授课理念,来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数学学习课堂,帮助学生在更加新颖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当中,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在小学阶段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从而有益于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活动能够更加高效率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蔡广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新课程学习(上), 2010, 000(001):123-124.
[2]黄淑娜.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 学周刊, 2015(3):146-146.
[3]艾静.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 2011, 2011(019):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