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珠
福建省南安市南翼实验小学 福建省南安市362343
摘要:从进入校园以来,作为教师以及学生,都会遇到一个过程,那就是课堂提问环节,很多学生都会奇怪,教师在上课中为什么会有提问环节?而不是一节课都是在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其实课堂提问不仅是为了体现教师检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是否完成了自己应授课的内容,还能从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反复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由此来确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有多少。避免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速度,而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力度的不全面。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
在新时代新教育课程背景下,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也要应变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课堂提问环节的时候,不应再是只重视应试教育类型的提问,而是应该根据教材以及面对学生去如何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这些方面去有效的编织课堂教案。以教学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为依据,科学运用最合适的课堂提问的内容,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真实感受,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具有更实用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一)提出问题的目标不清楚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的环节就是课堂提问环节,从早期的教育界的教学方式到现如今新教育局势的教学方式中,这是一个久经不衰的环节。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每名教师都会进行提问,来检验自己最近课程教授的成果是否合格。但是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与方法经常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导致这些内容的不可取,没有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多数时间只是面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给予答案,并不会在提问的问题上进行分析与探讨。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提问的时候,我们都会倾向学习较好,或者是课堂表现积极的那些同学进行提问,但是这个对比整个班级的学生,可能就会造成目标的不清楚,因为所提问的过程中,无法通过这个环节去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遵循着传统的方式,以询问式的方法直接进行课堂上的提问,却忽略了这个年龄段孩童的性格以及兴趣方向的引导。
(二)忽视学生的兴趣引导,偏向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体
小学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数学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会无法适应,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在入门知识的教授其实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这个年龄的学生都是比较活泼的,研究也发现,孩童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自身感兴趣跟不感兴趣的分别,可以导致两种明显的差距。事物的发展都有着其相应的规律,小学生的发展也是如此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唯有去顺应这种顺序才能更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特别是现在21世纪,社会快速的发展状态,电子产品多如牛毛的情况下,小学生在接触这些产品的时候也是利弊共存。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去一味的否定这些时态,不能不关注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以及要及时去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的变动。而不是只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站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就要真正的去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目标。所以不能够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体,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一旦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在传授数学方面的知识点也能够事半功倍。正如古语说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把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正确了,才能真正的完成数学知识点的教授。
二、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方式
(一)开扩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仅仅是应用一些基础的教学用具,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仅仅是教师的口述课程内容,学生被动的在教室中倾听,这种模式未能将课堂交予学生做主,让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而且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在各个方面都不能有效的自主控制,此等情况之下,可见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况有多糟糕。更别说是深入的吸收数学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情况,教师要实施有效性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到数学这门学科之中。更好的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使得他们将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上。
多媒体在教学领域上的运用越发的普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上来说,我认为课堂上多运用多媒体去结合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课堂上的专注,以便更好的吸收数学知识。而且能够良好的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而且对教师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比如小学二年级学习除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去创建PPT课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更好的引导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力。举一个常见的除法例题。5个同学去小明家做客,小明有30颗糖果,平均的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可以分到几颗糖果?在传统模式教学下,教师只能口述的方法去表达,课堂时间允许下,可能就是利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30颗糖果来进行演示。但是利用多媒体功能,我们可以运用PPT提前做好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动画播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数学不单单是课堂上的知识,也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二)课堂提问,制造悬念问题,以问题引发思考
不管是成人还是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以课堂知识点作为基础,去创造一些有悬念感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心思。提高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热爱,也能够避免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使得他们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制定问题悬念,对问题能够有效的设计,使小学生在课堂上遇到教师的提问时能形成进入迫切思考的状态,这样就能够利于小学生对解答数学问题有无限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有利于教师对数学知识的讲述,更好的达到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此外,这种方式的应用,教师应对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一定性的了解,避免在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超出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或难度不要过高,在教授的过程中还要保持住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之心以及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使得课堂提问这个环节是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及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面积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进行引导,我们可以进行提问,大家平常都进进出出教室,都经过教室门,但是你们知不知道门的大小呢?然后引导他们学习数学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再提供数据给学生,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自己去获得门的面积是多少?开始的悬念,平常都经过,但从未在意的一个物品,今天来获取它的数据,这就是一个悬念,引发小学生探索的心理,再到后面的答案,使得他们兴致勃勃。不但教授了课堂知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更是让学生参与在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致。
三、结束语
做为一名还在成长期的数学教师,在此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发表一些拙见,希望能够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上能有一定的帮助。在小学课堂教学,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成效,就不能够忽视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都能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本质目的。而不是走偏方向,变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
参考文献
[1]刘红梅.设置悬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3年第02期.
[2]赵建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5.
[3]方志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三个结合[J].时代教育.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