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沈庆华
[导读] 新课改对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提供了新的指引。
        沈庆华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初级中学   442514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提供了新的指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数学又是众多知识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合作学习就是重要的一种。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引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讨论并学习数学知识点,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师应高度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优势,督促学生认真参与合作学习,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的使用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那么,要想开展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怎样分组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呢,一般来说,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性格,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策略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从人数上来讲,一个小组有三到四个人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时候,学生便于沟通,合作学习的效率会更高,每个学生都有事干,能避免产生搭便车的情况。
        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正好可以借助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之下,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式学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励大家,不仅可以让他们主动把知识学得更加扎实,认真地完成各项任务,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在共同努力当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凝聚力。在一个小组当中,学生在成绩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有一定的互补性。所以,为了形成这样的分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在分组之前把学生的情况都摸排清楚,比如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观察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在分组的时候能够有充分的依据,使分组更加合理化。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围绕着学习任务进行充分的合作。分组人数也要合适,并且也要让学生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保障合作学习任务的顺利开展以及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规则主要体现在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方面,面对一项任务,需要有人发挥组长的职责,让学生能够在锻炼个人综合能力的前提之下,发挥个人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为任务的完成发挥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友好协商,特别是当他们对于一些问题有争议的时候,要懂得对事不对人,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让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因此,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科学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以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因此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厌恶情绪。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难度比较高。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长此以往使得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围绕学习任务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学习,并且能够在小组范围内对有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从而促使自身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跟随学生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探讨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眼界得到充分的拓展。在设置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体现出一定的阶梯性,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熟知度,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兴趣的提高。
三、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合作学习的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合作学习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认真的设计,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使合作学习更加的具有思考性。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在合作学习当中,让他们能够勤动脑多动手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合作学习的材料,例如小剪刀,卡片,尺子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事实上,很多小组成员拿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和他们一起讨论,给他们进行适当的点拨。教师要引导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当中,让他们通过明确的分工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例如,有的学生负责在卡片上画图,有的学生负责记录相关的数据,还有的学生需要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拼接设计。通过这种形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入,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结束语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增加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范畴和频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实际学习情况,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沟通交流过程中主动探究知识点,与同学分项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点,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宫雪瑞.探究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对策[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候宛利.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唐宗江.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J].学周刊,2018(36):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