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莉岷 2王芬
1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 610300
2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 610300
摘要: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体班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更是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因此必须要对主体班会加以重视。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主要内容,为了贯彻实施德育教育,教师要适时的展开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德育思想,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
关键词:主题班会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引言:主题班会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创建文明班风的重要措施。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建设中,主题班会尤为重要。它照亮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了班级融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主题内容,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不同的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主题班会促学生的个性发展?
主题班会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职教育中尤为重要。班会与课堂教学不同,主题班会生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因此,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要深思熟虑,巧妙构思,提高班会活跃的气氛。例如,教师可以把班会地点选择在户外,教师可以借助户外的优势互动游戏,针对一个主题“如何使班级更加团结”大家献计献策,踊跃发言,主题班会结束后使大家都有所收获,体会到班级团结的力量及集体荣誉感。其次,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从而满足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例如,主题班会可以是关于亲情的“我爱我家”;关于师生情的“敬爱的老师”;关于友情的“好朋友”等,这些主题班会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又如,对于喜欢表演的同学,教师可以针对性的采用情景模式开展主题班会,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宣传端午节时,表演话剧《屈原》中的部分情景,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二、主题班会为学生明确人生方向
主题班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为教师开展主题班会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明确教育目标和主题。例如,主题内容可以是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励志教育等等。中职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辩论、竞赛的形式开展主题班会,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对的方向。[2]同时对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及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了提高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的关联和有效性,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班会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爱你祖国”“龙的传人”等一些有关爱国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明确人生方向。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开展“我以班级为荣”的主题宣传片,向学生展示以往运动员的风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题班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主题班会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德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具体班会活动中,可以采取与教师互动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开展主题班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3]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礼仪,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游戏、表演的形式开展以“文明先锋”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积极表现,踊跃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游戏,使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是养成文明的礼仪行为和准则。又如:教师在主题班会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明白节目中人物的各种高尚的品格,对于道德有了自己的相关的评判标准,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养,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主题班会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主题班会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德育工作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德育教育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成败,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抓好中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环境合理规划和创新班会主题。由于班会主题的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和洗礼。同时要发扬学生的个性,积极参与主题班会,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和评判,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从而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火群.中学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5)
[2]黎慧娟.浅析校长视角下的小学德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06):110-111.?
[3]夏翠莲.校长的德育工作方法[J].教书育人.2018(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