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络”视野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陈少岭
[导读] 高中教育发展中,德育教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陈少岭
        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25802
        摘要:高中教育发展中,德育教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高中德育教育情况关系到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对培养国之栋梁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德育教育中,也要重视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入。
        关键词:微网络;高中;德育教育;信息交流
        在社会发展中,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网络媒介的各种功能。微网络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搭建“微”平台、强化“微”能力以及营造“微”环境的方式实现。
一、“微网络”教育特征
(一)教育的大众性特征
        “微网络”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高度的网络时代中,“微网络”以其较强的融入性,呈现出鲜明的大众化色彩。“微网络”能够不限时间、地点和参与群体,为大众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将“微网络”应用于高中德育教育当中,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微网络”的大众性质,使得高中德育教育能够从不同层面让学生去理解和接受,激励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参与热情[1]。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PAD等终端科技能够成为“微网络”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可以随时接触到德育教育内容,并基于“微网络”拉力融入到德育活动中,使高中德育教育效果增强。
(二)教育的互动性特征
        “微网络”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交流便利,为高中德育教育提供一个有效的互动平台。“微网络”的互动特征,主要表现在任何基于“微网络”进行交流的人,都能够随时看到其他人的答复。“微网络”让信息可以呈现几何速度的传递,并能够最大程度扩展信息覆盖范围,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微网络”话题讨论、思想交流等。“微网络”用于高中德育教育,能够为教师和学习开辟一个新的交流空间。“微网络”不限于身份,可以自由发表看法、意见等,从而可以让德育教育的展开更为灵活[2]。“微网络”为德育素材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德育教育目标,上传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个过程并不限定于德育课程教师,从而为课程德育提供了助力。每个教师都能够基于科目特点,融入个性化的德育内容,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德育案例、德育故事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阅读德育内容后自主分享所感所想,并与教师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便于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教育的多样性特征
        “微网络”基于互联网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实施途径。“微网络”汇集了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信息,教师可以依据德育教育目标来筛选和提炼有用的内容,并进行教育整合和设计,从而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教育资源[3]。“微网络”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多样性特征,改变了德育教育主要以文字概念为主的教学模式。“微网络”可以提供不限于文字的德育教育内容,如图片、影音视频等,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具体,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内涵和价值。
二、“微网络”视野下高中德育教育路径
(一)德育教育中搭建“微”平台
        “微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学习环境,应用于高中德育教育时,可以通过搭建“微”平台的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德育端口。高中教师可以依据德育目标,在“微”平台上提供重要教育资料,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德育思想观念。“微网络”基础上建立的德育教育平台,以积极健康的内容来引导学生,领会和掌握德育内容[4]。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各种社会思潮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直接影响。基于“微”平台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可以接触积极正面的信息。
        例如,在“微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将引起社会较大反响的时事热点事件作为德育教育素材。时事热点事件来自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较为接近。

学生在浏览“微”平台上的网页内容时,会不由自主地点击这些热点内容,从而提高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粘黏性。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并且思维活跃度较高,在浏览到热点问题后会进行思考和分析,对时事热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微”平台上学生会对感兴趣的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教师则可以依据学生的留言,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在德育教育开展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在法制教育方面,通过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给双方家庭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能够强化法制观念,在生活中主动遵章守法。
(二)德育教育中强化“微”能力
        德育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深化,需要强化对“微网络”的应用能力。“微网络”应用能力的强化,要从教师层面积极开展。教师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也是对学生德育思想的引导者,在利用“微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教师基于全面熟练的“微”能力,将德育教育内容更好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基于“微”能力整编素材,进行自主录制等。教师录制德育微课程时,可以更好地突出德育教育重点,同时将学生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微”能力的展示,能够激励学生充分利用“微网络”开展德育学习。教师可以在“微网络”上,发布视频、图文等,可以利用QQ组织德育学习群,随时发布群动态内容,为学生及时推介各种德育内容[5]。教师也可以利用微博等,通过话题讨论形式,借助微博等“微网络”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等,将学生真正引入到德育氛围中。在“微网络”运用中,教师作为把关者,需要依托于较强的“微”能力,对德育资源进行选择,对于学生所需的资料进行查找、制作和上传,并将德育教育目标与“微网络”形成有效的匹配,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德育理念,形成积极的道德品质。
(三)德育教育中营造“微”环境
        高中德育教育环境对学生能够起到重要的熏陶作用,利用“微网络”营造“微”环境,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强化德育认知[6]。
        例如,互联网是一个双刃剑,既能够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同时充斥着很多不和谐的现象。通过营造“微”环境,可以让学生接触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文明上网来做出德育引导。教师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对“微网络”进行净化,对于学生的不当言论,或者上传的不健康内容进行删除,同时对学生使用“微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很多高中学生在话题讨论时,容易出现偏激言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进行教育,强化文明意识,帮助学生理解言语行为的正确与否,从德育层面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微网络”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进行关联,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基于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德育信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微网络”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检索和查找各种信息,通过网页浏览、话题留言等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伊. 高中德育工作面对"微网络"时代的应对策略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678(03):161.
[2] 阿扭衣哈. "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和新对策[J]. 神州, 2019, 000(016):107-107.
[3] 刘昌劲. 高中德育教育应如何应对"微网络"时代的挑战[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9):1-1.
[4] 龚利鑫. 新媒体时代开展线上中学德育教育的路径思考[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003(003):121-122.
[5] 韩先坤.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 教育观察(上旬), 2019, 008(003):65.
[6] 吴俊财. 小议新媒体环境下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信息周刊, 2019, 000(024):1-1.
        
        陈少岭,1984.11,男,籍贯,山东禹城,本科,中学一级,印刷制版老师,信息资源处副主任,印刷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校企合作,丝网印刷工艺,325802,浙江温州市龙港市,海港路1111,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58882349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