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吴贻溪
[导读]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吴贻溪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河溪西陇小学 广东省 潮阳区 515100
        摘要: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初步的理性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最主要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进了生活情景教学,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做实际结合,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先介绍生活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特点、意义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再针对如何利用生活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作出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活情景;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研究策略
        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以自己生活的经验为出发点来学习。但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大多教师还在采用过去的方法进行教学,会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真正的产生兴趣,并且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多加思考,而很多学生却不愿意动脑,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会退缩,小学很多的知识其实很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思考,也能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实际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会比较多,而且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复杂程度也在增加。因此每个阶段对学生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尤其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对很多学生来讲,数学每一个新知识的学习就是一种新的挑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如果学生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对数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影响,当下很多数学课堂都非常的死板,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述,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没有注意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在题目对知识也不会应用,学生的数学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做出改变,引导学生将问题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1] 。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情景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被广泛的应用,大力推崇到了每一门学科,实际上生活情境是情景教学中的一个具体方法,通过实际生活设计情景,让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贴近人们的日常,数学本就与人们生活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尤其表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很多问题的设立都与生活有关,教师用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进入情景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就例如买东西、路程问题中涉及到了计算的内容,还有很多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的都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更加理解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深思[2] 。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应用生活情景教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的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有一定的体验感。国家趣味教学的提出,生活情景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生活中其实包含了很多知识,学生经过对问题的分析进行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对很多理论的知识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理解,会感觉到比较难,因此就没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要做好理论知识与生活情景的结合,为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情景,让学生投入进来,可以激发学生的乐趣,产生学习的热情,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知识具有的作用,有很好的实用性[3] 。
(二)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利用生活情景进行学习时,可以全身心的容易融入到课堂之中,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会对题目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对所学内容做到了良好的应用,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理解,会积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让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学生也能和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通过生活实际问题的引入,学生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预测,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对问题进行解决[4] 。

 
四、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教学生活化
        每个阶段学生学习知识的水平都会有所改变,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都有所不同,教师就要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就要选择因材施教,以往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为了让学生都能掌握,讲授的内容都比较基础,因此教师在就会忽略了对知识的拔高。教师就要注意让学生对复杂的知识简单理解,通俗来说就是将知识简单化,教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结合,应用日常生活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思维进行思考,对于学生来讲就会变得简单很多,而不是可以的用上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活化、简单化[5] 。 
        就例如五年级《小数除法》的学习,教师在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小数除法,在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对小数除法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举几个生活中小数出发的例子,让学生探讨其作用,根据学生对小数除法作用的总结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学生在组内发表意见时会小数除法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升。在后面的知识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带着自己的而理解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在学习时,因为年龄的因素,认知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并且因为各方面经历都不足,自己对知识就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与拓展。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过去教学,教师只是将知识照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对知识的探究以及扩充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遇到很多的问题还是不会解决,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都非常弱。因次教师教学就要培养学生知识探究的能力,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学生经过探究,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了解,并且有而进行了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6]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六年级《比例的应用》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会很难理解,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引导:“大家都爱喝蜂蜜水,那么大家知道蜂蜜水是如何调配得出来的嘛?”学生会告诉教师“蜂蜜水是由水和蜂蜜混合在一起调配而成。”引出生活中的实例“蜂蜜水的调配”,首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了,蜂蜜水的调配与比例有关系,让学生探讨如何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将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了起来,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讨,将学生的注意力做了一定的转移,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所学的内容,学会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公式,但公式、概念是数学中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过去教师教学知识将公式、概念做一定的推导,很对学生没有办法理解,学生遇到公式应用、以及公式的变形就会觉得很难,教师在进行概念、公式的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公式进行应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公式进行理解。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知识进行应用,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打破了以往的教学理念[7] 。
        以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学生看到一长串的公式就很容易退缩,不愿意去做练习,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扶贫活动,假设班里面有一位贫困生,为了帮助这名学生,举行捐款活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长方体的捐款盒子,告诉这个盒子的长宽高,让学生自己去计算,需要用多少纸才能制作出这个盒子,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让学生自己掌握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不再让学生觉得是上课只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参与到了一个活动之中,降低知识的难度。
结束语
        生活情景教学的引用,不仅改变了以往的上课模式,将让知识的变得更加生活,小学的数学本就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就要把握这一特点,教学与实际做到不脱离,让学生真正对知识有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进山.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40):97-98.
[2]王萍.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运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36):77-78.
[3]汪永学.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23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