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然 闫磊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河南省许昌市 461000
摘要:找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存在的不足,在现有基础上,艺术设计专业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中引入企业参与,融合企业优质资源,以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校企互动、共建共享,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校企合作教学渗透到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大纲制定、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评价等环节,建立面向市场的并具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解决当前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相关缺陷,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关键词:校企互动 信息化教学平台 艺术设计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促进措施及监督方法等做出了规定,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同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看到,我国近年来十分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对校企合作、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具体指导,各高职院校也在改变发展模式,对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不同探索。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设计师,按市场需求教学,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成为新的目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并深入我们的生活,在职业教育领域,采用互联网技术服务课堂教学已变得十分普遍,近年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网络直播,视频直播等新兴手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加速了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尤其是伴随5G技术的快速普及,在可见的将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校企合作与互动带来巨大便利与革新。
但是不难发现,在校企合作逐步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企业却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扮演无足轻重的角色,甚至看不到企业在其中的影子,这恰恰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相违背。
本研究试图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中引入企业参与,融合企业优质资源,以实现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校企互动、共建共享,同时改革并优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校企合作渗透到信息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程大纲制定、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评价、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环节,建立面向市场的并具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解决当前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相关缺陷,从而更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一)大纲制定
以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的制定上基本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度较低,导致按此教学大纲培养的学生不能成为适于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通过音视频的同步传输,学校和企业在教学大纲制定环节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实现无线互动,能较方便的进行协同研讨与论证,从而能时时掌控第一手企业具体需求等信息,提升大纲制定的专业性与严谨度,为之后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二)课中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融入网络视频功能,让学生在教室通过多媒体设备实时观看校外导师实际工作场景,探索将企业的设计过程、操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学校课堂,适当时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结合理论深刻的理解知识,最终实现毕业学生“校企无缝转型”。学校还能够利用校企互动平台引入各界企业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实现教产合作、校企一体,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加强职教“专才”的输出。最终通过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推动,使得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更进一步,体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理念。
(三)课后解答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校内师生在专业问题上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市场长久的割裂导致教师的解答学生问题时往往依据相关理论与教材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当下实际的解决方法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一些流行风格、施工工艺、软装款式等设计更新较快,理论及教材上的内容相较现实社会明显不足,老师如果以此来回答学生相关问题或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会有明显缺陷。而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在遇到问题,可以在平台上提问,校内外老师都可以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能让学生掌握最新行业知识,更好掌握所学内容。校内外老师也可以把新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协助解决,且通过与企业导师的互动交流,校内教师也能有所收获与提高。
(四)作业指导
高职院校专业种类繁多,作业及考试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专业测试及作业侧重技术性实操,有的偏向于试卷题目或论文等,此类作业或考试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在信息化平台上校外导师不易进行指导或评价。而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专业核心课程的作业采用电脑软件设计制作,而软件制作生成的相关图纸、图片、视频等作业格式在网络上具有较为便捷的分享性与展示性,学生上传信息化教学平台后,企业导师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查阅和点评,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不足,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距离。此外,受益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学校可以很方便连接企业一位或多位导师答疑、指导、讲评,全方位参与教育教学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提升专业能力。
(五)教学资源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正逐步加大投入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然而,这些资源库大都由校方独立建设完成,企业未能参与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导致资源库中缺乏适合职业教育的典型企业案例资源,工学结合特色不明显,资源质量低下,致使用户缺乏兴趣,访问者寥寥无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构建一个校企互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平台,引进融合企业优质资源,并对现有资源进行筛选、管理和优化,形成共建共享、标准统一、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库,是解决当前资源库缺陷的有效途径。
此外,设计教学属于艺术教学范畴,与其他学科门类教学相比,有更多个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如一件设计作品的指导,除了在理论上要让学生明白,更要在技术上教会学生,甚至在审美上引导学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互动式教学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运用就变得十分重要。当前vlog、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分享和教程众多,校内外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程中把优秀的网络资源推荐给学生,另外学生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老师和同学分享,教师对这些内容加以引导,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活跃性”,又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所以合理利用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和必须的。
总之,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更好的突破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所导致的知识结构单一,只了解一个专业的技术工匠型的人才形式,改变为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精通理论、兼通实践、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专又博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高素质、实践、应用、创新” 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耘,张理武.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04):194-196.
[2]范艳芬,代晓蕾,侯建华,陈蒙.信息化手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模式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1):40-41+63.
[3]钟九洲.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与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01):76-79.
基金项目:许昌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