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巍
湖北省广水市武胜关镇中心小学杨家河教学点
摘要: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教育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做出一定的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传统的教学体系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为主,能够通过体制内的教育考核。所以现在的教育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进而更好的为教育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能力
前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并且非常顺利的在各大学校切实进行了实施。它要求教师不单单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体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认知形成阶段,在这个学生都比较懵懂,有利于更好更容易的帮助学生形成高级的审美观,形成观念正确的价值观。但学生如果要真正的学好美术这一门学科,仅仅靠听教师讲述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很难真正的把握到课程内容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实际的感知来更好的把握学习内容。
1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动手能力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在处理问题或者其他东西的时候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包含着很多的动手活动,是仅仅靠教师讲授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切实的去绘画,去做手工等等,让学生真正的去动手,加强对学生手部的一个锻炼,建立思想与实际感触的联系,从而让感受和印象都更加深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去贯彻自己身边的实际事物,自己归纳出事物的特征,并且通过自己的方法在纸上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或者通过做手工把现实中的东西表现出来。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所以相比更高阶段的学生或者成人,审美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审美并不是一个固定化的东西,它根据不同的人,审美观以及审美价值也会有所不同。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弱的原因
2.1美术教学理念落后
在大众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只有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但是有些学校一昧地崇尚高层次,综合性发展,当学生数量在上升的时候,教学质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某种程度上也淡化了学校的特色。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过分排斥一些全新的理念,于是在一层不变地模式下,刻意避免接受外界的信息,只会将学生固定在某个框架内,使得原本非常活跃的课堂范围变得异常呆板,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更是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2.2学生动手意识缺乏
美术教学应该同社会的发展相符合,当学生在创作的时候,不仅要体会到艺术的灵性,更应该在创造的内容将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提高美术创作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引入生活内容,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导致美术教学效率价值不高,无法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对于部分而言,自身的动手意识薄弱,在接受能力和思想领悟方面相对而言比较差,这些缺陷对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学生在看待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往往只是从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去猜测,并没有真正明确的学习美术的意义、目的和价值,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的动手能力才会非常低下。
2.3美术教学设备落后
当市场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各个阶段的教师都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加大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整体的教学要求非常低下。一方面,相对于专业化的教学需求而言,当下的美术实践场所的数量同人数不成正比,导致有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社会资源的应用效率低,有些学生在实践的时候,还存在着体制方面的问题,导致最终的效果不够理想。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策略
3.1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都还很不成熟,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逻辑思维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将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个初步的思想体系。这个阶段的学生只能看到来自学习内容的最表面的东西,还不能深刻的体会一个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以及实际意义。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被凸显了出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规范以及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动手的良好意识,那在之后需要动手的情境下,学生也并不能想到去运用动手去解决一个问题。所以教师所以要抓紧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从帮助学生形成动手意识切入,连续不断地鼓励学生动手,从而养成一个动手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一种强烈的童心,对世界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个阶段特有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艺术的爱好上,主动地观看艺术的展览,欣赏美的事物,从而调动起自己动手的欲望。
3.2营造良好的动手氛围
教师还可以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手兴趣的方法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从内心接受教师的教育,减少学生对动手的抗拒,积极地参与进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捏泥巴》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捏出自己想要制作的人,植物或动物,对捏泥巴的这种行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很开心愉快的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再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己亲自动手之后,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一个直观性的感受和认知。使学生的对美术课中的动手活动发展出高涨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很好地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3开设绘画手工课,加强对动手的训练
课堂时间是短暂且有限的,紧紧通过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在课下结合社团活动,更有力度的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不太理想,这就是没有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所产生的弊端。开设的课程要科学而合理,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达到真正意义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实际上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的动手能力培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的措施、方法都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切身感受,在日常的教育和锻炼方面,尽量选择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教导,由此可以在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动手能力不仅要在课内进行锻炼,课后的培养和巩固也是非常重要的。美术课程留作业的时候,可以放宽学生的完成时间,按照3天以内完成来约束,促使同学们在课后的动手制作上去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让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更好地融合,在美术素质的提升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小学生的竞争力增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1:159+160.
[2]冯海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08:170+171.
[3]卿毅.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8:146+147.
[4]裴仙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魅力中国,2020,(3):238.
[5]杨秀霞.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学周刊,2020,(4):165.
[6]秦泗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2020,(4):197.
[7]贾忠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华志愿者,2020,(1):64.
身份证: 420983198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