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陈松
[导读] 小学生年龄偏低、身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陈松
        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 重庆 400700
        [摘要]小学生年龄偏低、身体素质有待提高,要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对此,要充分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以专业化的体能训练措施,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分别从几个角度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措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对小学生体能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能训练
        前言
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仅看重学生的文化成绩,片面忽视了体育课程的作用,致使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堪忧,亟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小学教育已不仅局限于知识教育,正在向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阶段转变。基于小学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依据小学生身体发育特点,制定出最为合适的体能训练措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以下就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措施进行探究。
        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借助体育课程,培养起积极健康的心态及身体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优教学策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跑步是体育锻炼中的基础项目,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增加跑步时间,指导小学生掌握跑步技巧及正确呼吸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小学生跑步时的摆臂情况,如发现摆臂姿势不正确需及时予以纠正。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实际情况,只选择适合小学生训练的科目,在考虑到体能状况的基础上,适当增删训练项目,积极听取学生建议,尊重学生兴趣。教师要认识到体能训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从科学角度出发,选择最佳的训练内容,这能够显著提升体育教学效果,达成强化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与文化课程相比,小学生更乐意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不断强化学生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加强体能训练,这对于优化体能训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喜爱体育课程的因素,有意识的增加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对体能训练的喜爱。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增设竞技类项目,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对此,教师可设计出丰富多彩体能比赛活动,如拔河、球类项目等,均是体能训练中的理想选择。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双方参与到比赛之中,使学生在竞争的同时,增加了锻炼时间,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三、丰富体能训练方式
为提高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能训练之中,教师可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其中主要包括了启发式及分层式教学策略,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法。如在启发式训练中,教师要将侧重点放到适当引导中,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兴趣选择体能训练方式,从而获得最为满意的训练效果。启发式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耐心,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确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将被动式教学变为主动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作出规范动作,亲身演示训练内容,然后再指导学生进入训练环节,并在不断讲解过程中详细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力求使其做到规范完整。要重点讲解训练中的关键动作,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后,教师可采取分组式学习的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几个小组,鼓励学习效率高的同学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分层式训练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后,根据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具体表现,重点开展一对一辅导,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使体能训练课程更具针对性,其实施效果更为显著。
        四、利用好学校既有环境及设施
在开展小学体能训练时,教师首先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才能在此方法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体能训练。为增强体能训练效果,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训练场地问题,保障学生训练的安全性。如学校方面并未设置较为专业的相关场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校场地质量状况,选择最佳场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应在日常工作中详细考察学校现有基础,利用好学校既有环境及设施。因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应时刻将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制定教学策略及具体实施环节均应考虑到环境及设施的安全性。教师要在既有环境及设施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为合适的跑步路线、集体活动空间位置等,使体能训练既能保证安全,又能达成教学目标。
        五、结语
体育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课程之一,只有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可用人才。据此,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以科学的教学策略为基础,综合运用高效的体能训练理论,开展科学的体能训练科目。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实状况,据此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系统化的体育训练之中。教师可依据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情况,选择最为适合小学生的体能训练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魏小龙.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措施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22).
[2]王敏波.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9):P.186-186.
[3]林沛春. 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J]. 体育风尚, 2019, 000(010):P.67-67.
[4]梁丰.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五)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