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玲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三门峡) 472400
摘要: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迈进中,高效课堂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高效课堂以课改精神为核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领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强调素养提升和人文体验。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精准教学
“精准教学”,是基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精准”:精确、准确。教师要精准把握好每一模块的要点,每一小节的易错点,精准熟悉学生的学情,精准设计组织好每一个课堂。反映在课堂教学上,“精准”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所用学案必须精准无误,问题的预设必须精准。我们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问题预设、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各个环节找到关键切入点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准”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效率的象征,课堂教学不精准,学生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学习,更不可能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分享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心得。
一、学案教学,提前预习
学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素材,亲身体验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一线教师要用心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例话题,联系生产生活,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好,编制出符合学生口味、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自学学案。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深入学习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中出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知识的重要性,体悟生命的价值,如我们的学案教学,课前老师精心准备,预设预习学案,课前学生按学案自主预习,大胆质疑,而后老师针对学生质疑,归纳分析,生成问题探究学案。
二、分组讨论,思维交流
分组讨论、互动交流是高效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让有问题的学生主动请教组内优秀学生,榜样的讲解过程中,一帮困难学生解决了疑问,二提高了优秀学生的审题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这就是真正“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对每一组讨论尚有疑问的地方,在讨论结束后,书写到纸条上递给老师,有老师协调,让没有疑问的组出面答疑,老师由针对性地适时肯定鼓励,精点精评而升华,知识间的联系老师顺手板书,黑板是媒体,发表是情感活动。如在学习细胞膜的功能时,学案中的探究二写到:
结合教材中有关细胞膜的功能的叙述,探究下列问题:
1.生长在水底淤泥中的莲藕“出淤泥而不染”,莲藕能从水和淤泥中吸收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废物,而莲藕不需要的物质却不会轻易进入莲藕细胞。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这种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2.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教材P43页)拓展题二谈到的:鉴别细胞的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被染成蓝色的是死细胞,而活细胞没有被染上色,所以可依据是否被染色来判断细胞的死活。
你能说说这种染色排除法啥道理吗?
在学生讨论后展讲时,场面特别激烈。尤其是一组代表在讲过第2小题时,说“台盼蓝染色剂进入死细胞的原因是细胞死了,死细胞没有细胞膜”后,其他组的一个同学很快站起来质疑,说:“死细胞咋没有细胞膜?”,又有一组的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死细胞有细胞膜,只不过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能力”。听到这后,我笑了,教室里掌声雷动,我就顺势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变成了全透性。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唰唰”的书写声。只有教师的“放手”,才有学生的“创造”;只有教师的信任,才有学生的发挥。
三、习题分享,兴趣参与
每节习题课上(如评讲周练滚动卷),我会先让学生将本组的观点按题的序号展示在黑板上规定的区域,而后师生共同查找观点不同的题目,针对每个观点不同的题,让每一种观点各出一个代表同学给大家讲解,其他同观点的同学随后而补充,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比较去判断,正确答案究竟是哪一个?问题出现在哪?最后有学生自己由针对性地去整理错题对应的知识点或方法。
教师的存在是为学生更好地精准服务,学习的过程必须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这才叫真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额学习,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帮助的“优生”,是一名年龄较大的“学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点评者、鼓励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大胆地放手,把课堂和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讨论和展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课堂的主人就是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做主,我学习我快乐”。
课堂上不光是把学习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有时把问题设计的权利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给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的话,我们的课堂将会是充满智慧赋予灵动创造的“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一个课堂情景剧,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生活化、形象化。在一次课堂中,一个胖胖的男生扮演了吞噬细胞,他很逗,遇到各个扮演不同抗原的同学,他都会眉飞色舞、大摇大摆四处走动,哇哇乱叫,然后张开大嘴,“啊呜”一口吞下(同时伸开双臂抱紧抗原同学),一个也不放过。相信同学们笑过之后,对于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无选择性摄取,会有一个难忘深刻的记忆。
四、主动提问,课堂灵魂
课堂上就是基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提出的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因此,导学案中“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是对课改初期教师的严峻挑战,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没有任何问题的课,不是一节好课;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课,绝对是一节没有意义的课。
总结:
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呈现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灵性的课堂,是可以“看得见”学生思维火花相碰撞的课堂;这样的课程,教师以引导为主,从“教书匠”变成“教育者”。
在高效课堂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道德和人格的养成,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为每一位学生“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