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平
伊春市委党校 (黑龙江伊春)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需要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个高度组织化和有严格纪律的革命政党,将自己的命运融入了国家和民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千秋伟业。
关键字 伟大复兴 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千秋伟业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1921年诞生的时候,全国共有五十多个党员,现在我们的党已经发展到了九千多万,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政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此言最早是出自庄子,意思就是做任何事,开头的时候总是相对比较简单和细微,但到后来的时候,却变得纷繁巨大,使得原来要完成的计划和达成的预期目标成为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1945年,在中共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在谈到我们党成立情况时也引用了这几个字。中国共产党却能由简到巨,发展得越来越壮大,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绝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它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需要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所走过的历史的轨迹,就是从一个高点慢慢的向下滑落到一个低点,就整个中国近代史而言,这是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八个国家联合起来欺负一个国家,这在世界史上也是少有的。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据不完全统计有400多个,而辛丑条约是其中最最屈辱的一个。因为我们当时中国人是四亿五千万人,外国列强把对这个民族的惩罚放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加上利息需要支付九亿八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总和的十二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华民族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跌到了文明发展的最谷底。就在中华民族不断沉沦的过程中,民族复兴的任务就提出来了,当时中国社会上存在的几个主要阶级的精英都先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拿出了自己救国的方案,进行了一番救国的尝试,结果都失败了,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失败了。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想通过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103天,为首的六君子就被杀害在了北京的菜市口。变法失败之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意味着我们中国结束了几千年的传统的统治,开始向一个现代的民国进行转型。
辛亥革命是现代国家建构的一个开端,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中华民族进入一个碎片化的状态。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很多都出身富有的家庭的知识分子,本可以过非常优越的生活的他们放弃了财富,放弃了原本舒服安逸的生活,创建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和有严格纪律的革命政党,将自己的命运融入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关注的是不是小我,他们为了实现大我去寻找信仰,践行信仰。晚年的张学良曾经回忆当年失败后。他问了自己的部下一个问题,他说,你们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部队带出来?而且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因为共产党员信仰他们的主义,甚至每一个兵都信仰他们的主义。是的,凝聚一个政党的往往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外在的组织的力量,另一种是内在的信仰或者信念的力量,后一种力量更具有韧性和持久性。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们常常以“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来赞誉共产党员,其所以特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三、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千秋伟业
回首过去,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铺就一条复兴之路;展望未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激发着人们的奋斗豪情。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中国既有想象未来的蓝图,也有实现目标的能力,更有说到就要做到的豪情。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来看,今天的成就只是未来历史的序幕,我们要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党的一大代表董必武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曾留下这样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从“始”到“毕”,是漫长的奋斗之路,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次考试,怎样才能走好这段路,答好这张卷?董老的一首诗值得我们铭记:“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过去的一切奋斗和一切成就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之“能”,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书写中华民族新的千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