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葛海瓯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入,小学音乐学科重点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
        葛海瓯
        永嘉县罗东小学 浙江省 温州市 325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入,小学音乐学科重点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要让小学生们逐渐学会欣赏音乐,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趣味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小学音乐趣味性的教学特点、怎样提升音乐课堂中的趣味性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希望以此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提升策略
        小学音乐老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期间,要侧重创建趣味的音乐课堂教学,以此来吸引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因此,要想实现充满趣味的小学音乐课堂,就需要老师将图谱融入音乐,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还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在教学期间的趣味性,鼓励学生主动跟着音乐旋律唱歌,然后充分把握音乐的旋律,为提升音乐成绩奠定基础。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孩子们对音乐学科提不起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步入小学校园时间并不久,对于学校里的教学方式并不熟悉,甚至会因为比较陌生而排斥新的知识,小学生除了音乐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其他学科,即“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因为学习压力较大,很多小学生并不愿意把时间用在学习音乐学科上,这就导致他们对音乐课程提不起兴趣。对大部分人来说,在音乐课上总是学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倒不如学习唱一些流行歌曲更有趣。为了让学生们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老师想进各种办法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最终的效果通常是不如人意的。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音乐的学习渐渐疏远,甚至认为可学可不学,更不喜欢上音乐课。在这种现状下,学生们接受音乐知识也是非常被动,致使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效率下降。
(二)音乐教学方法没能与时俱进
        由于部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都相继受到限制,老师只能运用口头示范的方式教授学生们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唱歌,学生们常常听到昏昏欲睡的状态、课堂效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基于当今时代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不断演变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当中。他们习惯新鲜的事物。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更为严重问题是,一部分老师即便是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意义,在进行教学设计期间也有意识融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可往往因为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或者是信息能力有限制,最终导致当前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性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图谱,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是学生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可注意力却是比较难集中的,对较为枯燥的歌词难以提起兴趣,进而更加谈不上对歌词的记忆,对于音乐课而言,记歌词是基础教学部分,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比如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学生一下子很难记住歌词,无法牢记歌词就会导致歌曲学不会,此时,音乐老师可以利用图谱教学的方式,在电脑上做一段小视频,而视频背景就用这首歌曲,视频里给学生们呈现出蓝蓝的海,有艘小船在没海面上划着双桨,船在划动的同时激起了一层层的水波纹,水的倒影中,出现一座美丽的白塔,岸边有红色的房子和绿油油的大树,把学生们引入进这个情景当中,再在视频里把这首歌和歌词和乐谱搭配上,让学生们一起伴随着音律的改变而上下跳动,对此,学习歌曲的意境变得美丽,歌词也就不再乏味,学生们也会被这画面所带动,带入进这首歌当中,进而能加深对歌词的记忆,激发起学生们学歌曲的兴趣,学起歌曲来也会更加容易。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活跃课堂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对提升小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启示。

比如,做“缝衣”的动作表演前,音乐老师可以把针、线、布拿进课堂上,给学生们示范并操作缝衣服的过程,并要求学生们要认真观察,随后要求学生们自己来设计“缝衣”的动作。再比如:通过带小学生们仔细观察鼓号队练习,启发学生们分小组创作“打鼓”或“吹号”的相关表演动作。学生们通过上述的观察和示范,可使小学生们创作的动作形象富有真情的实感。当学生们在歌唱表演期间,也能以小组、群体、个别等不同形式开展,使学生们在相互观察的基础上相互竞赛,同时,老师也一起参与到表演中,为学生们树立榜样。比如,在学习《粉刷匠》这课中,音乐老师就可带着小学生们一同进行表演,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三)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通过创建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通过情境的出现过程和唯一需要掌握的内容,及时对学生们的经历进行丰富,对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作力训练,使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能在音乐课上以娱乐的方式去进行学习。音乐本身属于一种艺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由于现阶段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入改革,我国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渐重视起来,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和生活感受。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老师可以用一些更为贴近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也可以把生活中的图片和实物拿出了借鉴,进而就可以创建出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不枯燥的教学学习音乐,也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推动音乐教育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是一个具有感性化的教学工作,需要教职工人员把更多的感情色彩投入进来,使学生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亲身去体验,去感受音乐这门艺术课的魅力所在。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们音乐教育的位置所在,对这门学科加以重视,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甚至是思想中。学校以及老师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上加以完善,促使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和兴趣。也能使学生们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当中来,进而曾强他们的自信和对音乐的热情。结果是让他们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四)组织音乐活动,提升音乐教学期间的趣味性
        小学音乐教学期间老师要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的状况,有效开展音乐方面的教学活动,将不同的音乐内容相结合,并设计出各种方式的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们主动融入音乐教学,并在音乐教学活动期间积极唱歌。比如:组织小学生们开展大合唱演奏活动,把音乐作品当做所要演唱的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活动,让学生们掌握住更准确的音调,牢记音乐课的知识内容,另外,创新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音乐教学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到学音乐的乐趣,逐渐地喜欢接受音乐内容,进而会认真学习音乐,为了能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学活动期间能表现自我,表现自身的唱功,因此,有效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落实音乐教学质量。
(五)丰富手段,趣味处理
        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音乐老师既要教小学生们学会唱歌,还要教授给学生们理论性较强的乐理知识。要想在教学期间指导小学生们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就要对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期间的感受加以重视,对于不一样的学习内容,音乐教师要结合当前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歌曲当中的节奏、发声、视唱和乐理知识这些内容的学习要进行趣味处理,以此激发小学生们的潜力,使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比如,在教学生学歌曲中的力度标记以及速度记号期间,老师可创编一部分音乐顺口溜或是谜语,比如延长记号“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增加歌唱教学中音乐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充满趣味的小学音乐课堂,就需要老师将将图谱融入音乐教学,定期举办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在教学期间的趣味性,鼓励学生主动跟着音乐旋律唱歌,丰富手段,趣味处理,如此一来,才能实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趣味性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姚瑜婷.浅谈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的策略[J].启迪:教育教学版,2020,000(001):P.32-32[2]陈星.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000(001):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