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新疆经济贸易技师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摘要:计算机技术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主要推动力,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开展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现有的学习技术还不能充分挖掘计算机的潜力,这是我们目前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断整合现有技术的同时,创新思维模式,使计算机教学能够与时俱进。另外,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专业课成绩,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价值提升;中职教学;计算机;创新能力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教育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模式。许多学校也大规模开设了信息技术专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知识系统,计算机教育的接受者以及评价方面等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可能影响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人才,优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型的初中级计算机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
1计算机教学模式中现存的问题
1.1对计算机课程类别缺乏认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增强了社会各界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相比于其他技术的教学,计算机专业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学生实际操作电脑的机会很少,这就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难度,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除教学方法不合理外,还有很多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和经费的限制,导致学校的机房数量非常少,学生无法在课后自由的进行练习,并且有些学校所使用的教学软件的版本不统一,存在较大的偏差,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对计算机课程缺乏认识而造成的教学错误。因此,各中职学校的授课老师应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类,使之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与教学要求,从而减少教学中的问题[1]。
1.2课时安排的不合理
造成课时安排不合理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校方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和范畴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排课的教师通常对专业课程的了解不多,只能通过对教材的初步了解来安排课程,导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不平衡。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需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提交关于课程分析的报告,从而最大限度的平衡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上课比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欠缺对实践课的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计算机课程的重点也是实践性。因此,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实践课程都存在一些相同性质的问题,即学生过于重视理论课,而忽视了实践课的重要性。其次,在实践课的上课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学习氛围较差,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机房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从而经常出现学生利用机房电脑,在上课时玩游戏、看电影,以及注意力分散等现象。创新往往来源于实践过程,实践课程中的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思维能力缺失,无法培养创新能力,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懂得变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2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价值的对策
2.1创设情景,?引导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在进行什么样的学习,兴趣总能够让学生产生能动性。增强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价值[2]。尤其是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兴趣为媒介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力度。其次,新知识的导入方法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好奇心往往诞生于教师所创造的知识情景,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知识情景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教师在进行flash动画的教学过程时,可以先用flash制作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游戏,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故障,以此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排除计算机故障。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问题情景的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Dreamweaver网页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借此来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按钮和菜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解决方案。
2.2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目前,学生的思维往往受到原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大多以说教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导致学生形成固定式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多向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为了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通过评比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人,谁的设计最具有创新精神,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
2.3注重上机实践课程
计算机实践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课程类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在进行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所学计算机知识的实践,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将知识和技能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比如,在教EXCEL工作表制作时,教师在讲解完制表方法和制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后,应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普遍出现的问题以及错误操作进行集体纠正。另外,将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平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化管理,并利用PTA 编程等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从而对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4]。
3 结束语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需要不断的转变和创新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必须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创新能力,能够在上机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崔燕.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价值提升策略[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01):161-162.
[2]张善魁.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价值提升策略[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9):91.
[3]王颢瑾.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价值提升策略[J]. 数字化用户,2019, 025(022):290,292.
[4]于锦,年爱华.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000(010):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