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肢体语言促进民族声乐的学习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严露
[导读] 肢体语言是人类交流活动十分重要的载体,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它已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严露
         湖北省鄂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肢体语言是人类交流活动十分重要的载体,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它已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否准确有效的获取、传播和利用肢体语言,将直接影响到声乐演唱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影响到民族声乐教学中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认知和感受程度。因此,在声乐演唱中要想准确完整的交流歌曲的信息、表达自我的情绪,达到完美的情感传递,就必须注重对肢体语言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 民族声乐 肢体语言  促进学习
        前言:笔者认为,民族声乐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表演艺术,而肢体语言对表演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少数演唱者却对此随心所欲,演唱时肢体语言多有失当。在探讨民族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意义,以及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民族声乐演唱质量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是为了歌唱的完美, 歌唱者就必须要在这方面下苦功,自然地将声音、情感、表演融为一体, 做到以声带情,神情兼备。
        肢体语言是一种外在的、体现形体之美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的驾驭歌曲作品能力,在演唱一首声乐作品的全过程中, 既不宜自始至终时时刻刻运用动态肢体语言,也不宜过多地以静态肢体语言作为表现形式,适当的动静配合,方能使演唱有张有弛,节奏韵律起伏有致,增强演唱的艺术美感。接下来本人将结合自己的运用,对如何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促进民族声乐的学习的研究、分析、阐述其观点。
        一、民族声乐简述及演唱特点
        (一)民族声乐简述
        我国的民族声乐,是世界多元文化资源中的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及价值。它继承并发扬了许多优秀传统演唱艺术精华的特点,借鉴、吸收了西方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广义的民族声乐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狭义的民族声乐指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创作歌曲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和方法。
        (二)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
        1、民族声乐,声音明亮、甜美,歌唱自然、纯朴。具有地方性民族的原始风格与韵味,是最地道的“原汁原味”。
        2、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是专业作曲家、理论研究工作者所需要的珍贵原始音乐素材,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3、表达感情直接,抒发不同情感。它是根据不同的生活、劳动情景而选择相应的歌曲以抒发心中的情感。如劳动打夯时的《打夯号子》,船夫拉纤唱《船工号子》等。
        4、语言朴实无华。多采用本民族或当地方言演唱,强化了演唱风格。
        5、多为原始民歌或改编的新民歌。反映该地区、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肢体语言在民族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肢体语言的概述
        “肢体语言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语言。它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变化等构成的一个符号系统,在肢体语言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面部表情包括眉、眼、嘴的活动变化起着主要作用,负载着主要的信息。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心理情绪、爱憎态度的理解。身体姿态是由身体(部分或全部)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形成的体态,表演者通过体位上的变化, 帮助人们理解声乐作品所要表达叙事情节和美感意义, 并拉近表演者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只依靠良好的演唱技巧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适当的把肢体语言融入到歌唱过程中,在演唱中掌握肢体语言对促进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手势、眼神、面目表情的恰当辅助与运用,使得歌唱者在演唱、表演及各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运用肢体语言的恰当辅助,使得人们在学习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更加完美。
        三、如何利用肢体语言促进民族声乐的学习
        (一)手势是感情表达的“无声的语言”
        歌唱者的手势可以说是“词汇”丰富,变化万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自然而然的手势,可以帮助歌唱者平静地叙述故事情节;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演唱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演唱者表明心态,渲染气势,且能够为形体造型。
        (二)脚的姿态
        脚位的站姿:双脚略为分开,重心放在脚趾,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脚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这样演唱时,脚位就会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的位置上,从而使我们很容易找准气息和喉头的平稳位置。不会过于紧张而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情绪,影响歌唱时的发挥。相反,如果脚姿没有站好,那么重心就找不准,就会阻碍演唱时的发挥,所以不要小看了脚位的站姿,脚下还没站稳就开始唱了,这样不但不能把握好自己的身体,而且即使有一些形体动作的辅助,其歌唱也很不协调。因此,脚的姿态,对我们在促进民族声乐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综合性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主要包括姿态、动作、手势等,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歌声运载思想和感情,诉诸听众的视觉,激起感情的连锁效应。这样,才能在听众心理上唤起美感,并使之得到教育。运用肢体语言的辅助能加强歌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声音表现的不足。
        结语
        肢体语言用来辅助民族声乐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形象、生动、简洁的表达音乐的情感且增进声乐表演能力的交流力度。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且有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有效地强化我们对肢体语言促进民族声乐学习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熟练程度。声乐演唱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作为辅助民族声乐演唱情感时的表达,既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要适当的组织配合,方能使演唱运用自如,节奏起伏有律,从而增强演唱技巧的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20-89)
        [2]胡英华 《论歌唱艺术中的肢体语言模仿与创造》[J];中国音乐;1999.01:(43-136)
        [3]喻宣宜 《声乐教学漫谈》.[J] 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报2006.01: (34-78)
        [4]王丽莎《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皖西学院学报》.2003.04:(104-119)
        [5]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 ].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97)
        [6]王钟翰著.中国民族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7-46)
        [7]杨晶雯 《试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肢体语言与神情表现》中国期刊网来源刊《歌海》 2008.03:(3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