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丽平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东和乡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思维严谨、知识内容庞杂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初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并且重要的是科学教育生活化,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科学知识教学,拉近科学和学生的距离,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与意义的阐述,明确了初中科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育生活化;“玩中学”
初中的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也是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掌握科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的学科。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初中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是趋于成熟的过程,进行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初中生心理认知特点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知识,并能够应用知识掌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从推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拉近科学和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对科学知识的不断探究。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让学生回归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师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轻松的环进行探究学习,能够对科学进行积极探究和思考。初中科学教学,需要学生系统性的掌握知识,因为科学是一个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学生也在学习中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逻辑思维,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生活化教学,或者说科学教育生活化,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和科学知识拉近距离的教学模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精神。通过科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让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应用。第二,能够让学生理清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找到学习各个学科的方法。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学生对科学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科学探究的态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初中科学课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且知识点大多分散而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系统性的知识,难度较大。而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还是占据主体,以讲授法为主,自己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听讲,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更没有进行自主探究的可能。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科学课程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科,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却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2.2 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教学方式也单一落后,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注重听讲,偶尔进行记笔记,但是自己却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实验探究。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教师不能够采取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方式,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学生最后不愿意学习科学,更别提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没法得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低下。
2.3 不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
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测验成绩,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对科学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探究活动没有足够程度的重视,有的教师更是没有提供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也就局限在教材中的知识。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没有养成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也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也是导致学生科学课程学习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
一方面,学校对科学教师的职后培训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科学教师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方面专业度不高,教师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科学知识教学,尤其是科学实验教学,受到实验室、设备、材料等物资短缺的现象,也不能够满足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要求,这也导致科学实验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3、初中科学“玩中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3.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导入科学课程内容
初中科学的课程,知识内容庞杂,也很繁多,让学生一下子就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全部知识并不现实,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首先是要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并且拉近科学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导入到科学的教学内容中。比如,讲授“汽化与液化”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用手指蘸点酒精,在黑板上写上“汽化与液化”的字,不一会儿,字迹就不见了。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字迹为什么会消失不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教师也可以进行实验演示,比如,拿出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其中滴入几滴酒精,然后将塑料袋放到热水中,注意不要进去水;之后从热水中取出,在放到冷水中。通过这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酒精在热水中,由液态变成汽态,塑料袋鼓了起来;在放到冷水中,汽态变回液态,朔料袋就瘪了。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观察,体验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且这个实验也从学生生活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接触科学知识,拉近距离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3.2 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
初中生这个年级,大部分都喜欢游戏活动,对新奇事物也都抱有非常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掌握科学知识。比如,在讲解“串联与并联”的知识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游戏,扮演开关、电源、电器等,之后,通过两只手相互连接当做电线,形成串联、并联的结构。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活动,主动探究知识,体验知识的生成。如果遇到困难,或者不太懂的问题,可以让教师进行点拨,或者播放多媒体设备,利用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3.3 加强科学实验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科学的实验是构成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多多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对实验本就充满好奇与欲望,通过开展实验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并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知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教师给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可以取健康的天竺葵进行暗处理24小时之后,选取两片叶子,套上透明塑料袋,A组塑料袋加入NaOH溶液,B组塑料袋中加入清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发现A组塑料袋中溶液没哟变蓝色,B组中变了蓝色。通过实验结果,学生掌握光合作用中,有少量淀粉产生。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掌握了知识原理,并且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结语
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让科学教育生活化,从而拉近科学知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并且,要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让学生通过游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且,教师要注重实验的教学,利用科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内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郑振祥.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5(1):140-141+164.
[2]吴建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