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周周 鲁金林
[导读]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周周 鲁金林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0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在这种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大多数投资者选择了证券投资、理财、炒股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收益,目前证券投资这种赚钱方式还是很常见的,也深受大多数投资者们的喜爱。
        关键词:行为金融;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前言:如今,证券投资发展的越来越迅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一投资行列。这一投资,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还对金融领域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据研究证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都对证券股票的供求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本文将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深入探究,明确了行为金融理论对于证券投资研究的影响,并提出了行为金融理论下证券投资路径,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供大家参考。
        1行为金融学的概念与内涵分析
        现代行为金融学是在多种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金融学理论,尤其借助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现代行为金融学认为应当从投资者的心理入手,将心理因素作为研究金融市场趋势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投资者的行为对金融环境进行反馈,分析不同环境下投资者的决策特征。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实践的,是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选择投资策略。通过投资行为的心理研究可以发现,有些人在投资时表现出盲目的信心,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一些偏差不能通过平均统计法消除。理性投资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不理性的原因套利,投资过程中大量非理性因素是传统金融理论不能充分进行解释的,在投资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人的主观因素,对人的心理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2行为金融理论对于证券投资研究的影响
        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中,金融行业迅速地发展。证券投资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证券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进行分析,同时要对于行业状况以及公司进行分析。这些属于较为基本的分析研究内容,具有的指导意义较为宽泛。在目前,有关于金融相关的研究,已经更为细化,行为金融理论正是其中之一。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中,对于人的心理与认知更为重视,个体的心理状况,对于投资行为有着直接地影响。这种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重新兴起于上世界85年代中期。到了21世纪,行为经济学对于金融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证券投资研究相关的领域中,影响力表现明显。行为金融理论对于目前存在的各种金融现象可以做出合理解释,如股市中出现异像的情况。应用的方向主要在于为投资提供较为具体的策略,研究具体的公司投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出现的心理,与其本身的金融认知水平相关,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与其他国家相比,投资者心理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注意这一点。
        3行为金融理论下证券投资路径
        3.1变量交易投资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上来看,投资人员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需要满足股票收益过滤准则,投资人员通过购进卖出的方式,应对价格幅度对股票涨跌程度带来的影响。当证券投资人员手里拥有非常优质的股票,且这只股票价格并未产生过大幅度的波动,那么投资人员所持有的股票就能够一直为投资人员提供盈利。若想要达到盈利的目的,投资人员需要对证券交易市场的良性控制进行把控,一旦证券市场出现异常,投资人员就需要通过提升自我决策能力,从而不断获取更多的收益。投资人员还要尽可能地排除自身对证券市场行为偏差上的认知,加强自我对证券市场未来发展取向的预测,客观合理地分析发布证券的企业生命周期及其核心竞争力量。除此之外,投资人员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还需与专业投资人士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消除自身行为偏差,帮助自我提高投资决策能力。
        3.2小盘股投资
        小盘股来自于小公司,所以从价格方面来说也比较低。买入后,投资人员也能够以高价卖出,在交易过程中,能够产生较大的利润空间。小盘股数额流动性较强且收益更高。在制定这类证券市场投资策略时,投资人员需要明确企业的实际发展信息,并对其进行精准预测,从而保障投资人员自身的收益。ST投资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证券投资,能够提升证券投资收益。所谓ST投资是指公司具备价值的前提下,已经处于部分公司的潜在并购目标。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现象,投资人员通过设计合理的购入、卖出计划,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3.3有效平均投资
        投资人员在证券投资中,可以采用成本平均投资策略,有效降低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避免因投资人员投资失败,导致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现象。投资人员还需尽量避免单一投资,单一投资存在较高的投资风险,一旦股票崩盘会给投资人员带来巨大打击。采用平均成本投资策略,投资人员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到的投资信息,科学合理地划分股票投资占比,这样不仅保障投资人员原有的收益,同时也能够让投资人员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4分散投资
        所谓分散投资,则是通过延长证券投资的时间,从而降低股票风险程度。投资人员按照事先提出的方案对证券进行投资,并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投资人员参考行为金融学,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运用最新的咨询,不断分散投资时间,从而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投资人员运用分散投资,也能够获取到更为全面的证券投资信息。利用行为金融学能够让投资人员在当下投资环境中为自身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可分析投资信息,不断转变自身错误的投资心理。除此之外,投资人员也可利用行为偏差,为自身带来更多利润。投资人员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实现证券的集中性投资,从而扭转错误的证券定价。投资人员能够利用分散投资的方式,恰当地判断证券市场投资情况,拓展更多的经济效益空间。
        3.5反向投资
        除以上四类问题以外,投资人员需要在制定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的同时,采用反向投资方式。这是当下最为成熟的投资方式,也是大部分投资人员采用的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结合人类心理,充分利用自身对股票信息的敏感程度,采用反向投资策略对普通投资人员并不十分看好的股票进行投资。通过反向投资,能够纠正当代证券市场不良的发展现象。另外,采用此类投资方式的投资人员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反向投资战略建立在长期且大量投资的基础上。此类投资策略需要投资人员在购入资质较差且较为冷门的股票之前,先将自己手里的股票进行抛售。股票存在的市场投资价值,是由证券公司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核算。一般来说,股票自身存在的财务比率越高,投资人员所能够获取的收益也会越高。即使股票无法得到过高的财务比率,投资人员也能够获取到相应的回报率。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我国需要运用金融学分析理论,正确看待投资人员存在的各类心理状态。投资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自我对金融学知识的认知,并根据所学知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综上所述,文章由当代证券市场的发展,通过信息搜索并对其进行加工,从而做出较为精准的判断,最后提出各类证券投资策略,促使科学决策贯穿于证券投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曦,杨涛,王苗苗.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异象研究[J].时代金融,2020(24):108-109.
        [2]夏中泽.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J].中国商论,2020(18):64-65.
        [3]刘君.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41-42.
        [4]那涵坤.行为金融理论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8):12-13.
        [5]唐绍欣,王小丽.理论金融、行为金融与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J].中国证券期货,2010(2):7-9.
        [6]潘方德,刘玲.证券投资者行为的行为金融学研究述评[J].现代商贸工业,2008(08):175-176.省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赛训一体化’<<证券投资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9jyxm0524)
        省级一般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赛训一体化’<<证券投资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9jyxm05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