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华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政策、助力立德树人,文章从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内涵出发,分析计算机类课程思政的意义和难点,并以Android课程为例分析如何从案例选择、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寻求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计算机类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研讨分析进一步进行新时代课程思政策略建议。以期推进课程思政为计算机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可参考和借鉴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Android课程;思政元素
1 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这次会议,为课程思政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施纲领,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一体,形成“大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取得了很好的全方位育人效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名称前后的简单对调,预示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简单的在课程中添加思想政治元素,而是一种课程观,是指在课程教学整个环节中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达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在高校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大批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但习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哪里、如何运用却取决于掌握这些技术的人。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了然于目,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同时,实施“课程思政”也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其见识,更要明确教育的方向性,提高其思政觉悟,为他们塑造品格,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计算机类课程“课程思政”教改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拘泥于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教师通过知识传递实现价值引领,使得各类课程都参与到学校育人过程中,推进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实现“全课程育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应当从理工科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探讨,为“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供有益借鉴。
计算机类的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课程,在学科界限上与马克思主义学科联系不大,相对于文史类的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要难一些。但是马克思主义和理工科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而且理工科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所以它探讨的是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从规律性探讨角度来讲,这和理工和探求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规律是一致。
第二,马克思主义有非常高远的人类终极关怀,他希望去解放人类,解放人类对中国来讲依托必须依托于国家、依托于中国共产党。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是一致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承担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专业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80%的比例,因此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教书育人非常重要的阵地[2]。
计算机类课程往往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学习该类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专业和课程在课程思政培养方面如何有效配合。初步探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完美统一。以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开发(Android)》为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探索课程思政有效途径,凝练其中实践探索经验。
3 推进计算机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课程思政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工程,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师资队伍建构等方面进行建设。高校要制定政策保障,实施干预,找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参与改革的主体动力,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结对子协同育人模式;搭建课程思政交流与沟通平台,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建立教师育德能力场所的工作坊;根据专业特点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构筑课程思政的资源环境和支撑体系的生态教育系统,打造学生和老师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利益共同体”,使师生能够在优质的生态教育环境中相互促进,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3.1 理论探索先行制度保障跟进
理论探索与项目研究先行。课程思政的推进认识到位、自觉实施是关键,学校组织团队研究如何促进教师德育领导力价值认同的方法,研究促进教师德育领导力发挥的制度机制。并以项目的形式立项百门课程思政进行研究,鼓励全校各类课程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着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提升学校对课程思政的站位。
制度保障与勾画路径跟进。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全面修订专业负责人及教师职责制度等,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路径、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学科体系,要求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新教学大纲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课件、新教案。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坊,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进行实践中的问题会诊和解惑,成为提高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场所。形成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的协同推进路径,让课程思政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内涵延伸。实施“专业素养培训与育人能力培养、团队培养与个体培养、内培与外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举措,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等。
3.2 教师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基石
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高校教师对它的认识从最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探索,发展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已经到了升级改造的关键期。"课程思政"对各学科教师的素养及能力和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同时,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首先接受教育,自觉汲取思政养分,要关心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要将课程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借助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能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3 依据专业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学校教育布局的内在之魂,课程思政对于教育目标的确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要思考培养怎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独特的国情、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国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理工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和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特点以工匠精神培养位核心目标的职业素养养成。具体体现为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培养严谨工作态度;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养成规范代码编写习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责任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4 Android课程的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对所讲授的专业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思路为:从教学标准、教学任务、课程思政、教学重难点、解决手段等一体化设计[2]。在教学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梳理本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每个项目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提炼思政教育元素,然后寻找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个项目中,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实践思政教育,最后在考核过程中增加课程思政考核点,通过考核手段和学生自评、互评方式评价思政学习效果。课程思政在Android课程的实施如有图所示。
爱国情怀是课程思政基础元素,通过分析当前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形势,作为计算机类专业作为科技类专业的学生是科技行业的接班人应该具有的爱国情怀。继而阐述中国高科技近年飞速发展带来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学习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培养是核心目标,工匠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Android课程作为一门工科类的专业课程,要求学习者必须有严谨学习作风、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惧困难的学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该课程可以持续贯穿的课程思政元素之一。此外基于编程类课程特色和智能车间教学项目设计,将工作规范、绿色节能、安全生产意识、与时俱进、团队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每个项目中。
.png)
3.5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程思政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课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而是要充分提炼其蕴含的价值基因,通过隐性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利用课程评价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结合在线课程促进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推进要根据所授课程知识体系涉及的领域,以及相关的现象、问题、困惑、人类的挑战等当下的社会现实问题入手,通过故事模式、研讨模式、专题课程相结合的路径,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依托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和数据监测,夯实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的实施。结合课程评价对学生作业和考试诚信度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式的教学方法,是由课程思政内涵决定的。例如Android课程的数据处理阶段的学习主要实现对车间的能耗信息的存储和分析。要求实现对每个车间的电量和水量使用信息的存储,并分析与监测各个车间的能耗使用情况。该单元课程思政的元素主要是工匠精神和绿色节能。工匠精神贯穿于知识点讲解、任务讨论、任务实施以及考评几个环节。因为编程类课程必须按照计算机的编程规则,无误差的实施应用编程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需要学生精益、专注、创新。通过分析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提出绿色车间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能耗,从而培养学生绿色节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结语
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首先明确课程思政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尊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尊重道德内化的本质和规律、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围绕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理工科课程的特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整体设计、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的落点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探索寻求提升理工科课程思政的长效机制和措施,切实提升理工科课程思政效果。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为例[J]殷华英杨红梅《科教论坛》2020年第9期
[3]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着力点[N]冯欣 甘肃日报2020-11-19
[4]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N]胡泽民 朱帅玲 秦竟芝 钟洁 中国教育报 2020-11-03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curriculum based on Android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licy of the course and help cultivate morality and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courses from the proposal and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and takes Android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o seek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courses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case selection, methods and mea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roid Cours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作者简介:张伟华1983-,女,籍贯:江西省鄱阳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信息化、云计算及大数据、移动互联应用
基金项目:所属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名称:2019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名称: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开发(Android);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新平台和新标准的人工智能系列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AFCEC-288;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启动费项目,项目名称:面向工业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研究,项目编号:2019kyq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