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珠
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汕尾 516700
摘要:在开展培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尝试将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论作为工作基础,结合教学实际,促使培智学校的教学活动能够切实有效的渗入到智障儿童的生活、学习以及发展之中,进而实现其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增强,以提高培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生活化情境下培智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开展研究工作。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培智;语文课堂;高效教学
随着时代发展,智障儿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培智学校的发展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即为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活,教学工作则需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作为学生学习各个科目的重要基础,语文课堂在培智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就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设置,以促使培智语文课堂实现高效教学,例如将生活化情境应用于培智语文课堂之中。
一、对生活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培智教育工作开展的对象为智力低下的儿童,其普遍在生活技能、理解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水平以及各方面具体情况,对校本教材进行编写,设置不同的教学单元主题,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切实融入到教学之中,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逐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结合生活实际对关于季节、自然现象的主题单元进行编写,或是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对看电视、打篮球、放风筝等事件进行讲解。另外,需要教师进行注意的是,最好能够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于相应的时间段内进行教学,于春季讲授《春季》、于下雨天讲授《雨》,以促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且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对于事物进行感知的效果进行深化,并且在此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基础作用。除以上之外,日常生活之中还有诸多事物能够作为生活化教学资源,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是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即为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进行讲解的,主要包括对物品的认知、名称的读法、语句的训练以及实际的应用,以逐渐实现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的不断完善[1]。
二、对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进行确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日常生活的外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发展中均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语言学习之于智力障碍学生,能够有效帮助其实现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满足。教师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方面真实情境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不仅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使语文教学过程得到切实有效的拓展和深化,也能够使真实的生活场景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刻的感染,实现学生与自然和社会进行交流的愿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渐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
受到智力水平、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智障儿童在性格、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均处于不同的水平之中,甚至有部分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尚存在不足,所以,教师需要在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科目甚至每一节课之中,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并针对其不同的发展水平、性格特点以及兴趣喜好等,对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行设置,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以保障每一个智障儿童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收获,且能够在同时逐渐提升其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技能水平[2]。
三、对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应用
在对校本教材进行编写的过程中,教师应主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关联性的内容,保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用到和接触到,所以,在开展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即应将识字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关联,例如在教学“开”、“关”等生字时,即可引导学生联想“开门”、“关门”、“开灯”、“关灯”等动作,或是在教学“走”、“跑”、“跳”等生字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听口令做出相应动作,在学生情况允许时,还可以尝试进行走路、跑步或是跳高、跳远的比赛,以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蔬菜”、“水果”等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则可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辨认和品尝味道,以加深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例如在对《吃快餐》一课进行学习时,教师即可带领学生到快餐店中进行点餐、用餐的实践,以加深学生对于“吃快餐”这一事件的认知和感受。在对秋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还可准备煮熟的黄豆、玉米、花生等食物,组织学生开展“果实品尝”活动,指导学生如何对花生进行剥皮以及不同的食物应该食用哪一部分等。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对生活常识进行更加有效的把握,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另外,也有利于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手脑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总体上来看,语文教材中含有较多有关于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但是部分场景难以在教室中进行模拟,针对此情况,教师即可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成为PPT,例如医院、银行等生活气息浓厚但不便带领学生参观的场所,教师采用播放视频和音频并展示相关图片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应的情境进行更加真实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并显著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在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巩固
语文教材内容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背诵,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交流技能进行切实有效的掌握,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真实的交流情境进行设置,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个方面的对话,以促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有效的理解和正确的应用。例如在对“做饭”、“做客”以及“超市购物”等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在教室中对相应的情境进行设置,以“做客”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与客人打招呼,之后为客人倒水、陪同客人聊天以及送客人离开等,使学生能够正确且大方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热情、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或是在对《爱劳动》这一课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即应鼓励学生在回家之后,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例如倒垃圾、洗碗以及扫地等,以能够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有效的体验,从而使劳动的感觉与教学内容进行密切关联,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实践经验,也就能够更加有效的强化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认同感,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一般来说,学习情境越真实,学生的学习效率即越能够得到提升,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其识字和读书,更是需要促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技能进行有效掌握,并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此为基础,教师主要需要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实现智障儿童学习能力以及相关技能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尽可能贴近现实的生活化情境进行创设,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娜.情境教学在培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5):85.
[2]李安娜.情境教学法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上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2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