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我该怎么“说”?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刘璟
[导读]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
        刘璟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江苏 苏州215000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指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它的简练和符号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思维。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素材,同时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准确性、示范性、生动性、多样性
        一、在教师的示范中,“感悟”数学语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所以教师语言首先具有准确性、示范性,教师概念陈述时要准确规范,合乎逻辑,对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讲求顺序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还应注意语言的简明,通俗易懂,语言要生动,孩子愿意听,乐于模仿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要干脆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读“数学书”。
        二、在学生的实践中,“发展”数学语言
        学习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内化、不断形成、不断运用的过程。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形式美,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发展数学语言的内容
        一年级的教材有许多内容需要学生用语言来表达。

例如学习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时,出示89○95让学生说说认为哪个数大些?为什么?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一生说:“我认为应该填小于号,因为89的十位上是8,95的十位上是9,8比9小,所以89小于95。”另一学生说:“数数时先数89再数95,所以我认为89小于95。”学生各抒己见,显示出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学习算理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算理,应给学生发表想法的机会,这样久而久之,不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而且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实,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发展,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创设表达的氛围,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活跃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如果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提出问题、发表建议。首先,教师应该尽量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比如:小组交流中让学生互相表达意愿;利用做小老师的游戏,让会说的孩子带动全班学生说;在小组竞赛中激发各组竞争意识,从而踊跃发表意见;在动手操作后,让学生表述操作的过程等。其次教师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布置一些说的作业,请家长帮助检测。通过家校积极配合,活跃形式,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最后教师还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所具备的语言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会出现语句不完整,词不达意等问题。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积极性比较高,愿意模仿,乐于开口。因此,教师要保护这种积极性,多鼓励,少批评,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敢说,想说,会说。学生从发言中感受成功,感受到快乐,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表达愿望和表述的能力。
        三、在实际的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重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应培养其书面表达能力。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操作中试着运用数学语言。例如:关于几何形体教学。低年级教材中的几何知识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形成空间概念,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教学时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让孩子用语言来表述。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编简单的应用题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上教师用数学语言所阐述的数学内容、思想、方法,是衡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低年级是数学语言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提高意识,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