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多维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李淑艳,马继召,刘桂婷,史磊
[导读] 新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李淑艳,马继召,刘桂婷,史磊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新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当今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然而非线性学习,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学生创新的实质。而网络技术的非线性的超文本的结构、超媒体系统等为学生提供了“超链式”的学习。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迫切要研究的问题。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有什么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非线性学习是结合一些网络平台开展的,如何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对所教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的非线性学习学生进行非线性学习需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都有助于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与学习的展开。
        关键词:网络环境 非线性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
        对于网络中的几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协作性学习,更是将来学习的三大趋势,移动式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对于网络非线性学习的提及是很少的,在“学术趋势”上都没有“网络非线性学习”或“非线性学习”这个词,即在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尤其是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非线性学习研究的更是甚少。
        因此提出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丰富基于网络的非线性学习的研究
        网络在教育中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施个别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提供了条件保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计算机网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无限延展的时空。现阶段学生正面临如何利用网络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不至于使“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而非线性学习策略的研究正是要找出适合特定网络环境下最有效学习的方法论体系。
        2、探索基于网络的非线性学习的内涵并构建其实施过程
        通过探索基于网络下学生非线性学习及其学习策略的内涵,阐述网络环境下学生非线性学习的特殊性,为解决网络环境下非线性学习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构建的实施过程为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的非线性学习的质量提供了参考实例,开辟了新的途径。
在这里为什么选择大一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及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为载体进行非线性学习的研究,是因为我作为传播一、二班、法学一班的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三个班级的助教。所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选择他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及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研究载体。
        3、有利于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下非线性学习
        在信息化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己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依靠教师的教授和对学生自己对教材的钻研,还需要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更应掌握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然而网络中的非线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创造性学习的实质,是终生学习的条件。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网络非线性学习,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具体实施的突破口和结合点。


        4、非线性学习是大学生创新的实质
        因为大学生创新学习的实质是一种非线性的学习,是一个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向不断地再定义、再调整的过程,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它伴随着中断或跃迁、混沌与有序的相生共存,它具有学习条件的敏感性、学习过程的跳跃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结果的多样性等基本特征。所以基于网络环境的提供的“超链接”的特点,进行了非线性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创新性学习提供几点建议。
        5、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
        网络传播对人们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学习的类型有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非线性学习等。其中非线性学习源于网络的非线性特点对学习者的影响。随着的普及和网络教学的快速发展,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所需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是以超文本和超媒体结构组织起来的,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超媒体就是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组合。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信息资源和传统的印刷书籍记载的信息不同,它是根据信息相互间的联系而不是按照顺序来组织和展示的信息资源网。网络超媒体系统结构特征决定了网络学习有着非线性的特点。
        6、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
        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是用于在网上实现教学活动的一个教学软件,既可以用来辅助在校课堂教学、也可以用来实现远程教学。主要功能包括一是发布课程信息,如教学通知、授课教案、教学日历等二是交互课堂,如讨论区和答疑区,讨论区用来实现同学间的多对多的交互、答疑区用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一对多的交互三是作业管理,如发布作业、提交与批改作业等四是学生信息管理,如学生名单的导入导出、学生成绩的导出等五是其他功能,如系统初始化、任课教师信息导入导出、密码修改等功能。
为什么选择此平台作为研究的载体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平台,不但可以辅助完成课程作业的提交与学习经验的交流,更重要的一点,可以作为非线性资源提供的载体,教师与助教的学习的辅助的相关资料可以很及时的上传,而且在课程开始的前期可以进行所有资源的设计,将所有的资源设计到此平台上。
        7、结语
        从试验的理论研究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在试验的这段时间里,尤其将非线性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环境这一课程的设计中,从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和作品,以及对访谈的分析中,我们的试验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也使得我们的研究一方面不但丰富了非线性学习的理论,更重要的一点是将所研究的理论基础用于教学实践中。从某一程度上说,对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非线性学习提出了理论方面的指导,也对于开发及设计人员关于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设计理念。更重要的一点,此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以后非线性学习的研究提供了示范案例。
        为此,通过试验,对于后续开展网络环境非线性学习提出如下建议
        一方面,要提供一个适合学生开展非线性学习的网络环境,这种网络环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交流、协作学习的平台。因为网络非线性学习要求学习者的能力其中就有对信息的处理与判断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交互协作学习的能力等。
        另一方面,对于内置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课程需要注重课程的教学设计、尤其对课程学习支持的设计,即在文中所提到的两种设计学习支持的内置式支持设计和学习支持的外围支持的设计,从导学、助学、促学三个维度为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非线性学习提供支持,使学生顺利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审视及对策探究[J]. 赵军魁.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 张欣然.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7)
[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秦鹏飞,潘星任,李宝,焦伟,王昌稳.  高教学刊. 2018(10)

课题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z2019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