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康清
吴川市第二中学 广东省 吴川市 524500
摘要: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初中生正处于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心理承受能力的初始阶段。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强化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语言与思想息息相关,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策略,相关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初中语文不仅是一门具有较强工具性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继承了优良传统文化并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学科。同时,良好的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勇敢,诚实和守信的良好素质。因此,教师应在向学生传授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1.初中语文德育实施面临的不利因素
1.1初中语文德育实施面临很多现实阻碍
结合当前初中语文德育实施具体情况来看,影响语文德育水平提升的具体表现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严重缺失传统德育内容。虽然我国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并没有形成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初中语文德育教学中,并没有融入传统著作中提到的德育理念,这打破了道德教育的层次,不利于形成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1]。其次,缺乏良好的西方教育氛围。改革开放后,西方引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如自由,民主和平等思想。然而,由于民族价值观的影响,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的支撑,这导致在初中语文德育教育中无法充分体现西方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最后,德育教育仅仅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没有真正渗透和落实德育教育,开展的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有效融合中西方文化,这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1.2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表现
初中生是道德表现具有复杂性的特征,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表现,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爱表现自己,心理敏感、脆弱。由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赢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间接的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了较强的自尊心,因此在教师面前会比较谨慎,过度看重别人的看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2]。比如,教师在找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时,他们会变得焦虑,也有可能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第二,学生在学习中严重缺乏自信心。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难向教师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在表面上顺从教师,无法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在学习中严重缺乏自信。例如,大多数学生会默默接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德育学习会保持消极的态度。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实践策略
2.1利用语文史料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有很多学生无法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甚至会不满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逃学、打架来消磨时间,而这些错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他们没有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对历史缺乏了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应用教材上的德育教育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
比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时,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完基础语文知识后,要向学生着重强调爱国情操[3]。
在课堂教学后期,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能够体现爱国情操的革命活动,例如虎门销烟、五四运动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并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感。
2.2 通过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等,他们往往会对待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会斤斤计较,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而有的人心胸宽广,会简单顺利的处理复杂的事情。不同的心态会体现出人们不同的道德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道德教育中,鼓励学生运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世界,并在遇到不公平的事物时主动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使用平静的心态冷静应对,而不是盲目的抱怨。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作用,使学生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一些时间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变形记”,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会感受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不同之处,并了解到父母教育问题的根源。当观看完视频后,教师鼓励学生在遇到任何事情时要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学习与生活[4]。同时在学习相关文章时,语文教师也要积极开展对比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鲜明对比中深刻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并主动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和道德素养。
2.3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三观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有高尚品质的、代表性较强的人物。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人物高尚的情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文章人物具备的良好道德情怀,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人物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大程度为学生展现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让人物的光辉形象给学生带来深刻印象,不仅要鼓励学生描述人物形象,而且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在高尚道德情操的影响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三观。
比如在学习《邓稼先》时,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着重讲解邓稼先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他为我国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展示邓稼先强大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向邓稼先学习,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形成正确的三观。
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初中生有着丰富的情感,十分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遇到问题时内心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可以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并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引导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效地增强自信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目前初中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三观,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很容易被一些错误思想误导。而这时,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再次,初中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敏感,严重缺乏自信心。而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障碍,提升学生情感管理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最后,在初中生思想发展和人格定型中,语文德育教育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进行良好的语文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学习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应有效地挖掘教科书中的德育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理念。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在学生良好人格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学理念,积极改善德育教育方式,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人物,以此提升中学生发展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张菊芳.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成才之路, 2019(14):95-96.
[2] 代阿苏. 新课改视野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J]. 学园, 2020, 000(010):97-98.
[3] 左秋杰. 新课改视野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与实践[J]. 信息周刊, 2019, 000(005):1-1.
[4] 董红艳.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中外交流, 2019, 026(01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