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作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谷春菊 高长云
[导读] 德育是教育之本,是为人之基,也是学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基石,加强其德育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谷春菊  高长云
        嘉祥县仲山镇高庄小学  272409
        摘要:德育是教育之本,是为人之基,也是学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基石,加强其德育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论文就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探索出实施德育,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语文学科;学科教学
引言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母语学习科目,语言类的学习科目具有情感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小学语文也蕴含着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影响着小学生文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呈现出人文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当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堂优化,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蕴含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进行学习时,不仅可以扎实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科综合能力。而教师对课本教材进行深层次探索,还可以挖掘出很多德育资源,将这些资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趣味性,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潜藏的德育因素往往存在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中。
2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现状
2.1教师引导不够,学生学习被动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岗位出现年龄断层,小学语文教师中,年轻教师占比多,缺少教学实践经验,容易将自身以往的学习习惯带入到教学中。信奉效率主义,过于注重语文教学后学生的语文成绩,学生背诵课文比阅读课文多。不考虑学生真实的接受能力,对一篇课本文章拆词拆句的进行分析,只将应该理解的文章内容或者考试会出现的内容进行转述,导致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无法独立思考。
2.2教学目标不明,教学资源利用不高
在语文教学中,准确的理解教学目标是一名出色教师的必备条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目标不明确,教师仅仅通过自己的阅读习惯配合教材答案标示相结合教授给学生,难免让学生囫囵吞枣对阅读的理解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忽略了自身理解与学生理解的差别,教师为迎合所谓多目标教学模式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2.3课堂氛围沉重
学生和教师没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着惧怕的心理,所以他们不愿意、不敢与教师进行互动,导致语文课堂一直处于沉闷的状态。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不能及时地进行反馈,教师不能全面掌握学生吸收和理解知识的情况,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闷,学生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


3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作用
3.1基于课外阅读,拓展德育之面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组织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从中汲取美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思想和情感得到有力浸润,也因此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单元阅读,给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简爱》等课外书籍,而这些书籍中大都蕴含着美好的思想和品德,更适合学生阅读,每周我都会留出两节课时间要求学生根据所推荐的书目自主选择、自主阅读。完成阅读之后,也可以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和探讨,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的故事主人公,探究其美好品质。
3.2课堂上穿插结合语文知识与德育教育
语文知识的学习往往伴随着课文中某个人物的思想品质、某个故事的人生哲理,除了基础知识外,对学生来说还需要深刻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各种道理,并学以致用。如学生可以从《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学会遇到事情要动脑子想办法,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从《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感受革命先烈面对敌人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让学生感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同时培养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
3.3创设德育教学情境
每一个学习科目都有自身的教学特点,而在语文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面对非常多的语言文字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些内容良好地掌握,就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感觉到语文知识的学习非常枯燥,难以提起兴趣,这非常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德育学习情境来强化教学效果,德育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构建相应的情景能够带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这样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实现德育教育。
3.4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身也需要劳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带着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学习活动,如去烈士陵园给革命先辈献花,让学生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会感恩,感悟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植树,告诉学生要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手工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是组织一些课堂游戏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这也为德育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课文潜藏的德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找准课堂教学德育切入点,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借助现代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在主动探索和合作讨论中解决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传达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并在生活体验和自主践行中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质。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在提高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陆霞.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与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0(22):77-78.
[2]俞中虎,倪海坤.德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8):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