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的几个关键问题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高畏畏
[导读]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作者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文章,主要论涉语文统编教材编写与使用,以及对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反思。
        高畏畏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广安小学
        摘要:《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作者 2016 年至 2020 年期间文章,主要论涉语文统编教材编写与使用,以及对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反思。本文通过先认字再拼音学习模式,上好古诗词课重要途径及统编语文教材要强调课型区分解释说明三方面进行阐释,供相关教育者选择性参考。
        关键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关键问题
        一、小学语文进行先认字再学拼音学习模式
        (一)一年级阶段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而今提倡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时间, 在认部分汉字后对拼音进一步学习,并且将拼音与汉字结合进行学习。
(二)对于刚上小学学生教学建议
    教师要明确学拼音最终目的是辅助学生识字,同时包括普通话正音。拼音是认字工具,但勿当作为阅读工具。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放弃拼音。因此拼音教学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但不强求背诵默写。声母、韵母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熟练即可,没必要增加其他额外负担。另外,统编语文教材拼音教学内容还有变化,要求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相结合, 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
         (三)识字写字教学需做到更有科学性
         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这是统编语文教材低年级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提高教学效果,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认识字和学会写是两个不同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 1600 左右(以前要求 1800),其中 800 字左右会写,教学中注意不要加码。不要回到过去那种“四会”要求,因为认、讲、用、写很难齐头并进,若执意进行效果可能欲速则不达。
         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通过字形、结构、偏旁去认字。如果单纯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实际阅读阶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1]。


    二、小学语文上好古诗词课重要途径
教好古诗文最好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阐释,也不 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感觉、 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想象力即可,不要让孩子去记“抒 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美好心情”之类。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时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让其积淀下来有所感觉。
对于国学没有必要将其作为课程去讲。“国学”这概念很复杂,在晚清是为了抵御“西学”拯救国粹而提出。当时在“国将不国”背景下, 带有保守主义意味。近年来,有些人张扬“国学”,存在一定现实意义。但“国学” 范围太大,很笼统,而且精华与糟粕纠缠,又很复杂。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合适,这是同时也是中央建议[2]。
   三、统编语文教材要强调课型区分解释说明
课型区分一年级还未明显,到三年级,课文将分为两种类型,或是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有些教材“精读”直接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就建构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精读课主要是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精细。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兴趣;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将精读课学到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略读课就是自主性泛读。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另一种课型混淆,不管学何文体,无论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议论文、 科技文,全都采用相似程序和讲法。上诗词课也要分析主题意义,上童话课就和讲小说类似,还是人物性格、艺术手法。不同文体课型应当有变化。何况课型不变化,无节奏,让学生产生兴趣难度过大。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型问题上有许多探索,例如对文体特点提示,以及不同文体阅读方法要求都是有用意[3]。

结束语:
近年来课改为防止应试式反复操练,提出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教学不要体系化,要 “随文学习”。问题是,如今语文教学又出现另一趋向,就是知识体系被弱化。许多教师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与成系列。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满天飞,可没把得住“干货”。教师们了解这些,教学中就要胸有成竹, 知道一年级语文学习所要到达要求,找出去实现所需线索,明白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实施中不去追求“体系化”,但还是要有体系。 语文知识教落实不要从概念到概念。学必须加强,但“随文学习”办法不能丢。心中有数就能在教学中想办法落实。
参考文献:
[1]潘剑锋.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关键问题研究,用好统编版新教材[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1):120-121.
[2]刘娟.浅议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基本理念与教学实施[J].家长,2019(33):178.
[3]杨红梅,严仍江.以教材为起点开启教学——也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J].小学语文教师,2021(0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