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车翠媚
[导读] 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需要立德树人,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且这一任务应当融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车翠媚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一中学  250000
        摘要: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需要立德树人,这也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且这一任务应当融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语文这一学科在进行德育渗透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字词、成语、寓言故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与继承传统文化;散文、诗歌的学习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其对生活的热爱;一些古今名著节选、英雄人物的刻画等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与价值观,提升其核心素养。因此本文探讨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渗透德育的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德育渗透
        引言
        德育教育除了政治课程之外,语文是最容易展开德育教育的学科,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教师要抓住语文学习的优势,落实这一要求。通过文章的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与总结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是参悟其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并在此展开德育教育。或者是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某些人或事物的谴责等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可以说语文这一课程不但有德育渗透的资源,还有开展的时机,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其优势,实现对学生文化知识与德育素养的同时培养。
        一、通过设计导入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堂上德育的渗透要自然、恰当、不突兀,因此教师在要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导入语的设计,要生动灵活,其通过其介绍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促使其更好地进入到文章意境中。虽然导入语的时间仅仅2-3分钟,并且话语简短,但是其作用十分重要,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后学内容展开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慷慨激昂的导入语,就能引人遐想,同时也在对学生适当地进行了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语:“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文化,《论语》更是几千年来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精髓。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走进孔圣人的思想世界,学习这宝贵而又传奇的文化”。这样的导入语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为学习《论语》而自豪,产生较强的民族自豪感。
        二、分析文章主旨进行德育渗透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其既能概括文章要内容,还能升华其思想,更是吸引读者阅读的首个内容。分析文章主旨或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促使学生了解与学习各种价值观念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好时机。


        以《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文的教学为例,这一文章讲述了海伦凯勒战胜挫折重塑生命的故事,重点在于体会作者积极对待生命的态度。从分析课文的题目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旨,尝试从中渗透德育。“再塑生命”从字面上讲就是重塑生命,获得新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在文中其深刻的含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其指的是“再造生命”吗。通过探讨大家都了解了其深层的含义即就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再次苏醒,再次对生活产生了希望、期盼与理想。这样在分析文章主旨的过程中,教师就适当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到了语文知识,更提升了自身素养。
        三、从关键词语、短语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们也都想方设法地展开德育渗透,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单独拿出部分时间进行德育分析。因此德育教育可以融入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中,如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在分析关键性词句时进行德育渗透。这些关键词句不但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代表着文章的主旨,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资源,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标注出以下词语“悄悄地”“偷偷地”、“扑过来忍住哭”、“好好儿活”、“菊花”。在儿子瘫痪之后,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母亲反应的一些动作,在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之间可以探讨。这些词语实际上都是一些关键性词语,每一个动作到展现了一个母亲的爱子之心,如“悄悄地”展示了其对儿子的理解、体贴;“偷偷地”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关切,“扑过来忍住哭”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要坚强、坚韧,要给孩子力量与生的希望。而淡雅高洁的“菊花”更是母亲的写照,展示出了母爱的伟大,这些关键性词语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资源。
        结论
        综上所述,以语文课程为依托进行德育渗透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发挥好教材作用实施文化与德育双重教育。在导入环节、在文章主旨分析时以及在重点词句的讲解时教师都可以适当的展开德育教育,其关键在于要恰当、适当,切勿为了德育教育而影响语文知识传授。
        参考文献
[1]李金凤.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000(001):179-180.
[2]刘怿东.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南北桥,2019,000(007):153-153.
[3]王勋.立德树人,德才兼备——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创新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4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