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魏可蓉
[导读] 采用科学化、积极性的信息化方式 , 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明确认知发展方向 , 并能够促成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魏可蓉
        湖北省当阳市双莲初级中学湖北 当阳   444124
        摘要:随着新课改以来,初中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黄金阶段 , 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科学化、积极性的信息化方式 , 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明确认知发展方向 , 并能够促成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引言
        在我国现如今存在的信息化条件之下,学校与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方法也随之进行了合理的改革,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学会合理的将现代化信息教育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给开展教学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之处,借此来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相信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的辅助之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激发他们对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1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探索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常见的技术基础包括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固有模式,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以更加人性化的教学形式,构建情景,强调人机协作,增加师生会话等,能够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当代初中生成长于一个多元文化交织且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社会发展形态与学生成长的规律相结合,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有效性,如多媒体、微课、短视频、教学动画等。
        2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2.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平台
        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体现,初中语文教师借助网络,加大语文教学平台的建构力度,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初中语文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强化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上传教学视频,分享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方案、课外阅读指导等有关素材资料,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指导体系,使学生通过网络,即可收获相应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陋室铭》这一课时,教师可围绕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精心策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基本内容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独立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语文学习平台,收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前事迹与创作背景,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语文教师对“陋室铭”的外形特点展开简单的描绘,使学生借助外观环境描写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刘禹锡高尚的情操与远大的志向;另外,语文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传专家学者对《陋室铭》的评价观点,以便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语文学习平台,查看相关的解说,加深学生对《陋室铭》古文内容的理解,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通过运用此种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路径,强化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2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审美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对文章、语句、词语的赏析思维方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语文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相关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语录,并阐述闻一多行为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语录,并进行总结。在课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查阅闻一多先生的资料,进而立体地认知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初中语文知识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而应用信息技术,也可以促使这一目标更容易达成。
        2.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情感体验
        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品鉴文学作品,增强自身情感体验,感悟作品的内涵本质,从作品中领悟自然、社会、人生的思想启迪,可以将自身的感受与体会表达出来,感悟作品中美妙的语言”。巴甫洛夫曾站在生物学的层面展开分析,人脑皮下位于中主地位的中枢神经,受到相应的刺激作用,可形成复杂多变无条件反射,以此引起人体的生理变化。相对理性的人,情感体验属于一种心理活动。教育心理学原理也进一步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具象性知觉与表象,利用自身理性认知,揭露事物的内在实质,促进情感的生成与发展,这也是情感教育。可见,情感教育来自知觉与表象,作为阅读对象和文本对话互动的过程,也是阅读对象对文本感知与体会的过程,属于情感教育的主体。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深入分析作品本质,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粗放的演出场面,并向学生提出“通过观看这热情场面,你有哪些感受?”等问题,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的学生说“安塞腰鼓表演力道十足!”还有的学生回答道“他们跳跃都有着一股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生长在黄土高原中的人们蓬勃生命活力,体会腰鼓的浓烈热情风格,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阅读,克服学习难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愈发高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合理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为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6):95.
        [2]傅彦超.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0,17(1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