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玉珊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田富小学 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阅读指导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优秀的自律性读书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助于培养自律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中国人的读书习惯,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读书指导方法,让学生形成优秀的自主读书习惯。只有遵守学生意向的教学法,合理引入高水平的阅读指导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书习惯
形成阅读习惯不仅仅是提高读书能力,也是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但是,传统的阅读指导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体系性和综合性,忽略了语言知识运用的重要性,所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相对不足。因此,积极改善读书指导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读书习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惯的教学战略,为语文教学提供教育参考资料。
一、在小学的语文读解指导中培养学生自主读解习惯的重要性
㈠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适合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
小学的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最佳课程。因为中文和阅读理解密切相关,所以阅读指导和学生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如果教师的指导方法更合理,教学内容更全面,学生对学习过程会更感兴趣,会积极参加阅读过程。当他们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时,他们可以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积累知识,加强学习,最终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对他们的发展有益。
㈡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在我国持续的经济发展中,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领域的改革正在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很多老师非常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的读书习惯的培养,只会盲目地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长期以来,如果无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读书思考和学习意识就会受到限制,容易导致学习的疲劳。通过在小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的读书习惯,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发扬读书的好处和读书的作用,发挥读书的乐趣,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前完成阅读,读书过程中吸收知识和营养,最终促进学生的进步。
㈢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
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部开始关注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问题,这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小学的语文老师应该找到一个好的经验方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具体目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读书的基本知识,还要扩展学生的视野,合理指导,促使学生在对读书感兴趣的时候可以自主地思考。此外,教师还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习惯。优秀的自律性的读书习惯能够真正达到读书教育的目的,在小学的语文读解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的读解习惯是很重要的。
二、在小学的语文读解指导中培养学生自主读解习惯的方法
㈠整合高品质教学计划资源,合理开发多媒体教育
为了在小学的读解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的读解习惯,小学的语文教师必须整合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同时,也可以探讨应用多媒体指导法来刺激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具体来说,阅读教育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中文的价值。
如果教师实施的阅读指导程序不够合理,那就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思考教学模式的更新。在教育内容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课程以外的知识,鼓励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小学的语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语文的知识点多而复杂,时间不够的话很难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所以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尊重学生之间的的客观区别和个体差异。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明确学生读书和学习的需要,敦促学生根据文段内容详细分析说明的情况。在运用教科书的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和反省部分知识的导入的有效性,有必要更换知识的内容。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语文学科需要阅读理解,其他科目对阅读理解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所以学习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法革新的过程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总结过去教育实践的经验,不断改进教育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结构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创造教学情况,整合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文章主要表达的想法,刺激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读书习惯。
㈡对学生阅读加强主动引导
小学的语文老师需要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因为如果学生不能积极阅读,养成所谓的学生自主的读书习惯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独立性,并在课堂上适当地指导就可以了。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阅读,不仅阅读教科书和学习书本内容,实际上,感兴趣的故事、漫画、杂志等都在阅读范围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合理选择读物。在传统的教育概念中,教师常常排斥互联网,认为上网是一种玩心的表现,越是拥有这样顽固的想法,越想上网的学生就越多。建议合理引导,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网上阅读。在良好的读书习惯的指导下,学生能取得广泛的阅读量。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阅读引导对策。
㈢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
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是中国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读书是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如果能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就能促进一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在阅读指导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优秀资质,以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设置提问,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勇于解答。这个思考和提问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给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勇气,不管回答对不对,老师都要鼓励学生,促进学生进一步走读书学习的道路。小学的语文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让学生扩展读书的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多读一些没有接触到的内容,促使其养成广泛的读书习惯,更加享受读书的过程。
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中最有意思的谚语之一。大部分老师都听过这句话,但是真正能刺激学生兴趣的老师几乎没有,无论使用哪个指导方法都不能达成指导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小学的语文教师需要制作学生的读书清单,在选择书的时候把焦点放在学生的兴趣上,根据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进步,老师的读书清单的设计也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庆祝儿童节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此机会邀请同学们讲述自己美好的童年。长期以来,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会大幅度提高,相应的学生的读书态度也会发生变化,也有助于教师慢慢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读书习惯。
总之,在中国小学的读书教育过程中,只有小学的语文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才能专心阅读教科书中的文章,才能进一步养成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辛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20(08):86-87.
[2]胡尊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9(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