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妹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第一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500
【摘要】以生为本是近年来教育部门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就是在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在课堂角色上以学生为主体,这种理念既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学实用性的最佳途径和体现方式,在初中各个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有较高要求,这就需要老师清晰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和关系,提倡角色互换是为了消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高高在上”的感觉,与学生之间达成共识的创新思维下的关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为课题进行研究分析,期望得出一些有帮助性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新型教学关系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的发展随着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具有多元化特征,素质教育不仅仅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要求,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在教学过程中都需要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转变来配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发展被教师忽略,教师所关注的更多是如何将知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传输给学生,而不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一切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拓展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素养下的一种有效的新型教学关系。
二、当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语文教学现状总体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在课堂模式和课后作业布置上都更多的加入了帮助学生思维拓展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上也逐步的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师生关系对比与传统的教学关系更融洽和轻松,但不能忽视的是仍旧有许多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能深入彻底的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或者说改善这种刚性要求,进而用一种形式上的转变来应对素质教育的相关教学要求,浮于表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文章的机械背诵。为了应对中考的压力,许多教师采取速成的教学方法,在一些现代文尤其是文言文和诗词文章中,对于内容的要求过于迎合考试,而并不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状态和当时社会文化等文章要素,甚至有一些需要学生理解的文章,变成了单纯的背诵文章,而文章中一些一语双关的词语,实际上都是有助于文章理解的,教师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这些都因为教师教学的“功利心”希望学生更多的能够在考试中考取好分数,而不重视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第二、滥用多媒体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普遍应用,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多媒体教学都是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素质教育下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包括其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教育留下的“无交流,无沟通”的关系,更好的让学生亲近老师、乐于和老师沟通交流,许多学校的老师每逢上课必用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时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一些需要学生自行想象和感悟的文章,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进而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所以,科学的运用课堂模式教学,是对于学生负责的表现,更体现了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程度。
三、在语文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新型教学关系的途径
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上体现为育人和传输知识侧重的把握,将育人理念透彻理解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越来越多的优美的文章出现,一部分文章甚至超出了年级范围,同时课本的课后习题还要求将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大量需要学习和讲述的知识让教师和学生都头疼不已,实际上教师应该通过改变教学现状,例如从举办朗诵比赛等趣味性的语文课外活动上入手,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情况下进行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我们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改善一些语文教学问题。
第一、引入趣味阅读,避免机械枯燥阅读。小组趣味阅读。小组趣味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集中感悟文章要素和答题技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点面结合的阅读方法,因为一味机械地讲解文章,很多学生必然会兴趣索然,教师就可以设置积极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互动,帮助学生积累方法、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明确语文趣味阅读要素,相应设置一些主题趣味活动:如要将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拍摄成为一部电影,现在你就是导演,你会如何用镜头来展现月亮上的生命痕迹呢?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处理镜头的过程,就是对主题阅读深入感悟的过程,也就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表达和运用的过程中,历练了内在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获得了乐趣,最终达成趣味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以讲解和传授为主,而是将语文趣味性融入在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形成了巧妙的认知与体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转化成为语文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经典课文《济南的冬天》,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此文章进行全面发展的教学,首先向学生讲述文章的背景,由于前一篇文章《春》也是描写季节和景色的,所以可以进行回忆连带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让学生拓展思维,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比喻冬天,之后借鉴文中的比喻手法,鼓励学生进行此类文章的创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达到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二、理性应用教学模式。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总是重复着讲读、学生跟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掌握也大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热情逐渐减退。例如在讲解一些名胜古迹和人物形象的文章时,多媒体教学比较适用,因为能够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描述的细致,而在一些对于人物心理把握的文章,多媒体教学模式就不再适合,而应该采用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用适合的教学模式教授不同的文章,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程内容都需要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兴趣,让教师更加有效的向学生传输知识的方式方法,最终达到的还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前提下与教师之间融洽的课堂环境。
【结语】以学生发展为主,就是满足学生在现阶段在课堂上的需求和学习欲望,区分于传统教学理念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本质越来越清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在是你讲我听的关系,而是教师作为辅助角色引导作为主体的学生,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并且能在课堂上有传输知识,新课改下许多创新的教学模式涌现出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的实施,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扎实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并最终达到促使学生在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各项核心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彦岩.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9(08):122.
[2]伊优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