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贵州省瓮安第五中学,贵州 瓮安 550400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经验联系十分密切,已融入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数学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知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挖掘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知识;发展
导言
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并非教学能力高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教学知识,这种教学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极为宝贵的,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展现,是区别数学教师与数学研究者、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特征。本文就从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特性出发,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找出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教学知识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教师的教学知识渐渐地进入教师领域,并且在以后的时间当中成为教育领域当中的重要话题,国际著名教育学家舒尔曼受到教师教学知识理念的启发,将教师教学知识分为七个观念,即:1.学科内容教学知识;2.通常教学知识;3.课程教学知识;4.学科观念教学知识;5.教学环境的知识;6.学生教学知识;7.与宗旨、教学目的有关的教学知识。上述七种教学知识的观念,可以全面覆盖大部分的教学范围,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学开始向自主性教学和启发性教学的方向发展。教师的主要职责逐渐由“教书”转向“育人”,教师也意识到这个真理,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知识方面,由重视教师的自身技能转换到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更深入地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回归到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中.比如,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只是基本解读其定理,而是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大量的实例,提出各种问题,学会总结学习规律,并且得出结论.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其可以灵活运用,让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2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策略
2.1 转变数学教学方式
现阶段,素质教育工作已经在中小学全面实行。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数学教学工作已经不仅仅需要依靠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还应该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会学”,教师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也应该转向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也就是说明,一个自身教学丰富的教师,未必比一个普通教师更能教好这门学科,这就是因为知识过硬的教师可能并没有掌握基本的育人方法,而知识普通的教师,却能够积极寻求有效地教学方法,并将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自主进行解决,数学教学质量也就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有的同学的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我就让他们自己找物体进行观察,然后再让他们观察“立方体”,这样就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传授学生学习方法逐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2 提高教师教学技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技巧,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应该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技巧的提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数学教师的教学技巧,与其教学知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教学技巧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掌握学生的各种需求,并将学生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突破后,进而让学生自愿学习,不断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也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关心的就是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很多教师每天苦口婆心地劝学生学习,但是收不到显著效果,有些教师看似轻轻松松,却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发现本班大部分男生都对几何比较感兴趣,我就从几何习题出发,逐渐进行延伸,延伸到方程的求解,这就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改善了教学质量。
3 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趋势
3.1宏观问题转化成为具体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是以实践方式构建而来的,这一体系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若是体系中一项目标参数发生变化,那么构建的教学知识就会产生差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宏观问题上,仅针对教学结构、资源、发展等普遍性的宏观问题进行研究,会阻碍教学知识的有效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针对某一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知识的发展进行研究。例如,初中教学阶段中新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以此展开的研究能够突出体现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学科特征以及教学品质,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掌握教学知识的形成性以及发展规律。
3.2以实证理论替代思辨演绎
若针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中教师具备的教学知识能力、知识来源、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使用理论思辩、演绎推理等方法。但是初中数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累积与发展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工作基础上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够体现出实践性、功能性、个体性、创造性以及情境性等学科特征。那么,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是需要以实践活动的研究分析为基础的,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教师教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才是必然选择。目前,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所以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实践性、功能性、个体性、创造性以及情境性等学科特征要求教学知识的发展应建立在实质理论的扎根理论研究基础上,也就是说需要以收集系统的初中教学资料,经过筛选找出可以反映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概念,以此来建立相对应的发展理论。
3.3将单一主体转换成为多元化共同体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体系中的主体分类有两种:其一是初中教师、教研员等,其二是初中一线教师。初中教师及教研员的主体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熟知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方法,但是缺乏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初中一线数学教师的主体特征是具有丰富的数学学科教学经验,但是不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新课程中提出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并不熟悉。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体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保证其有效地发展。所以,二者缺一的情况会使得教学知识的本质、特性、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单一主体的教学知识主体将会在新课程发展过程中被多元化共同体替代,这就需要初中教师通过对数学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的挖掘来揭示内隐其中的教学知识,之后通过抽象概括上升为理论,以教学实践经验来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知识,初中教师应该在一线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认识教学知识结构,并针对应用特征、发展特定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科情境教学的教学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评定也更加具体、详细,切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相应地,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修养,不断吸取别人的建议,改善自己的不足。积极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教师数学知识的培养,开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引起关注,拓展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苏建烨,张国玲.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5):16-23.
[2]周杨萍.新课程下教师初中数学知识向教学知识转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329.
[3]董涛,董桂玉.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途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