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飞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八小学 456550
摘要: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学校重视德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德育,才能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把德育和智育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造就出健康向上的祖国人才。因此,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学生 德育策略
德育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的行为举止更加规范,明白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并在生活中努力让自己更加完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处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素质水平,相反,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只能影响这个人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的影响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社会上的各种环境对人有诱惑和侵蚀作用,而青少年往往缺少意志力,如果他们的思想没有形成一定的准则,他们的行为就会容易出问题,也就容易影响青少年未来的世界观。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落实德育首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班主任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具体执行者,是一个班级开展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德育课、上好德育课
根据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安排,在每学期初班主任设计相关的德育课程,利用自主备课,并与其他班级的班主任进行集体备课,把学生的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现状和思想状况,更好地把握德育的本质以及重难点,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走进课堂,领着学生上好德育课。值得注意的是,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提倡不要按部就班地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要结合实际选择情境创设、课堂模拟、小组讨论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二、班级管理中要开展多方面的德育活动
进行德育必须遵循其基本规律。因为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依序形成和发展提高的,它们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反复训练、不断强化,在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单纯靠上德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采取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德育。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思想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报告、看展览、参加社区活动等。使德育从课堂到社会有一个很好的延伸,学生亲身经历的德育活动能帮助他们形成深刻印象,更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级管理中要促进家校联合,开创德育新局面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延伸。由于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长更加亲密,而家长也是最了解自己的子女的,所以学校教育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要与家长协调好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关系,可以与家长达成一致,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小任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减少学生产生怕劳动、怕脏、怕累的问题。其次,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表现,帮助家长改变“什么也不用干,只要好好学习就行”的不当观点。及时与家长沟通学校德育的具体做法和目标,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孩子们共同进步。
四、班级管理中小学德育的方法多样化
德育的方法有很多,班主任在教育中不能全部照搬,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年级、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年龄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一定要有所不同。恰到好处的鼓励、批评、引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德育中常用的方法可考虑以下几种:
1.理论教育。理论教育即说服教育,就是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等形式,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榜样的作用,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 是其在班级范围内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班干部不但是班级中的带头人,也是代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中间人,很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榜样效应。加强班干部的自身能力,端正班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班级风貌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潜移默化的在学生中形成德育教育 ,此外,也需要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努力提高自己,在形成良好班级风貌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
3.实际锻炼。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加义工、社区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每次活动后,组织学生谈谈感受,做好总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4.陶冶教育。可以利用一些优秀的视频、故事、影片等资料,在学生观看过程中品德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5.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经常自省,并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在自省中宏扬优点,克服缺点。
五、创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熏陶学生的良好性格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个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学初始,我班的学生经常因一些琐碎小事导致同学之间的冲突。我从性格因素加以分析:第一,因为性格小气狭隘,容易产生矛盾和“磨擦”;第二,个人主义观念浓厚,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第三,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差,容易冲动。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采取了如下的管理措施:
1.以 “笃诚之心”来搞好管理,创建和谐班级
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引自多萝茜洛诺尔特的研究观点)……。就正如我校校训中“笃”和“诚”一样,它们的意思是“忠实,真诚,一心一意”。班级管理则更需要“真心”“诚心”,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成长。这就需要班主任能不分厚薄地对待学生,平时要多与学生谈心,要多注意学生的举止言行,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后,就要进行教育引导,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每个班级都有拔尖学生和学困生。对于后者,我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因材施教,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好人。比如我班许同学、吴同学、魏同学、梁同学、蔡同学等都是比较贪玩、调皮的孩子。但是,我观察到他们爱运动,这是一个好的信息。我利用学校的运动会、年级的篮球赛等鼓励他们为班级争光。正是有了他们群淘气的孩子,我班在各项比赛中均取得很不错的成绩。我时常在班级里说红花固然美丽,但绿叶也很重要,没有绿叶怎能显出你红花的美丽。帮助这些孩子树立自信,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之心。我深知只有真诚才能换取真诚,才能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2.用耐心和爱心,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如今的孩子太不懂事”等等。这也难怪孩子,因为当今社会,孩子们接受到更为丰富、复杂的信息,影响着孩子们。所以管理班级还需要耐心和爱心。有时说了一遍不行说两遍,说了两遍不行再说一遍,讲到每一位学生都能牢记都做到为止。
所谓“一把钥匙解一把锁”,一些学生的性格问题必须个别对待,进行个别辅导。我班的甄同学,他性格孤僻,上课貌似认真听课,其实什么也没听进去。尤其对英语的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英语老师对他的问题也头痛不已。用英语老师的话说就是“一问三不知”。为了扭转他的个性,我首先在学生中了解,而后与家长沟通,摸清他的个性特点以及成因;最后又无数次找他谈心,逐步敲开他的“心门”,与他交朋友,投其所好,逐渐感化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开始吐露他的“心声”:原来上小学时在一次英语课堂提问时,因一时答错问题被同学取笑,以后便逐渐减少课堂发言。慢慢地对英语科的学习产生了反感,性格逐渐改变直至今天的状况。其他科的学习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针对他的情况,我用很多的事例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地与之沟通,又给他推荐一些优秀读物,让班委多关心、帮助他。慢慢地,他开始变得上课认真听讲,并对数学等科目产生了兴趣。我以此为契机,抓住他进步的机会“狠狠地”表扬他,同时也发《表扬信》开给他家长。在多方教育的配合下,他有了可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丁钢.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 《中国教育报》(北京), 2004 年2月
[3] 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1月